C04: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布赫宾德实至名归
任海杰
  ◆ 任海杰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季中有多场重量级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音乐会。在分别聆听了巴伦博伊姆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休伊特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后,我们终于又迎来了鲁道夫·布赫宾德携手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惊艳登场。

  布赫宾德是位罕见的音乐神童,5岁那年便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史上最年轻的学生,这个纪录不知至今是否被打破。9岁时,布赫宾德举办公演音乐会,20岁时在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中获奖。迅捷成名后,布赫宾德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而是像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那样潜心修炼,有相当长的时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我知道布赫宾德,也是近几年的事,先后观赏了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全套钢琴协奏曲、他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奏的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的DVD,深为佩服和惊叹。前几年,他曾有一场与上交合作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我因为身体原因遗憾错过,此番他4月24日再度光临上海,我为此放弃了一系列活动和音乐会,静心修养,终于如愿以偿,深感不虚此行!

  布赫宾德与德累斯顿核心乐手组合的这场音乐会,今年刚出版过DVD现场录像,曲目和演出顺序也是一模一样:莫扎特第27、21、20钢琴协奏曲。第27是莫扎特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同年去世),乐队在奏第一乐章开始段时,平和内敛,温润敦厚。随后布赫宾德的钢琴进入,惊为仙乐!他的音色清澈透明,语气婉转自如,掌控举重若轻,端的是一派道骨仙风。莫扎特“钢协”的慢板乐章往往是最出彩的,我尤其深爱第27的第二乐章,但这回我最不满足的恰恰也是这里——主要是演奏时间太短,才短短的五分钟(一般要六七分钟,最长的要八九分钟),缩减了重复段落,音乐就显得不够惆怅忧伤、意味深长了。

  莫扎特的第21加入了两把小号和定音鼓,乐队的活跃情绪与力度明显上扬,钢琴的清丽剔透一如既往,尤其是第二乐章的演奏别出心裁——太多的演奏通俗优美,过于甜腻流行,布赫宾德则赋予了沉思默想、情深意长。布赫宾德的气息掌控已达化境——他由意念而生的气息不仅贯通他的双手,更融汇到他的全身,甚至到他微妙的踏板——似踏非踏,若即若离,真是多一分显肥,少一分显瘦,就像一位武林高手,完全达到了身剑(琴)合一的高妙境界。

  布赫宾德一定很自信他的特长,不过在下半场演奏莫扎特的第20时,他的长处可能制约了他的变化和丰富——在莫扎特所有的小调音乐中,第20钢琴协奏曲肯定是名列三甲的,但布赫宾德似乎没有太重视这一点,虽然局部和细节依然精彩,但总体乐思似乎不够深刻,变化的张力不足。好在他在安可斯特劳斯《圆舞曲》(音乐素材以约翰·斯特劳斯的《蝙蝠序曲》为主的改编曲)时的超级触键、神手妙指,扳回一城,引爆全场狂欢!

  大器晚成的布赫宾德,终于迎来了他金光灿烂的收获季节。

  更正>>>

  4月23日C4版音乐时空《忆四十载首席生涯——上交中国首席第一人90大寿》一文中的“柳和勋”应为“柳和埙”,特此更正,并向柳和埙先生致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上海物业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米哈伊尔的中国之行
也许你还没听过黄滨的演奏?
布赫宾德实至名归
广告
新民晚报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C04布赫宾德实至名归 2016-05-07 2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