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艺术也被称为拓片艺术,它所拓的对象很宽,石刻、碑帖、青铜器、瓦当、玉器、砂壶、竹刻、木雕、砚台等等均在范围之内,然在当今,能全面掌握这门技艺的名家已经为数不多,这令我想到了上海博物馆已故的“奇技神手”万育仁。今年是万老诞辰100周年,其子万寿赠我一本由其父亲主拓的《商周青铜器纹饰》,读来备加亲切。
万老,14岁拜著名收藏家孙伯渊为师,学拓裱技艺及书画古董鉴定。1955年,他进上海文管会从事传拓工作,同年秋天,全国青铜器研究专家陈梦家赴安徽看蔡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他见器上铭文很多,颇有研究价值,只是无人能拓。在途经上海时,陈梦家与时任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谈及此事,徐森玉当即“开方”——派万育仁前往传拓。万老不负众望,历经一年将出土的青铜器全部拓片完成并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一书,书中铭文拓片黑白分明,图案清晰亮丽。从此,万老“传拓神手”之大名也誉扬开来。万老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40多年,那个时期馆内所藏的青铜器、玉器、玺印、陶器上的铭文、图案大多数出自万老之手。1986年,万老被文化部聘为首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万老不仅能拓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图案,他还能为玉器、竹器、玺印、紫砂壶、砚台等文玩拓片供人把玩。著名画家朱屹瞻百岁寿辰时,订做了百把紫砂壶,朱老亲手书画并请万育仁为其紫砂壶上的图画拓片,传世留念。该壶弥足珍贵,万老不敢懈怠,认真完成。因为是圆形的紫砂壶,拓片难度也就很大。万老将宣纸覆在壶上,上水刷平,刷干后上墨。拓成后揭下,揭下后又多凹凸不平,再将皱纸开刀裱平。道道工序,扣扣相连,稍有不当,全功尽弃。神奇的是,拓片经万老之手,常能达到揭纸背面不透墨的效果。这一绝活深得同行们的佩服,也使藏者爱不释手。
传拓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乌金拓法、蝉翼拓、摩崖拓法、全形拓。万老对这些拓法都了然于胸。他根据不同的传拓对象而用不同的传拓方法,如刻纹与文字浅细的玉器,他便用蝉翼法,这样“淡云笼月、古气盎然”的效果跃然而出;为了突出文字线条和造型之美的碑帖,他使用乌金拓法。为了表现青铜器浮雕之立体美,他往往会用全形拓,有时,他也会综合运用这些传拓方法,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当今,虽说科学越来越发达,但许多藏家越来越重视拓片的收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拓片不仅仅是历史真实的印痕,更是研究文物的珍贵文献。确实,像万老这样如此全面的传拓高手已经不多了,令人欣慰的是万老之子万寿亲炙其父绝学,在传拓技艺的领域中,已占鳌头。同时,万寿也继承了父亲文物鉴定的衣钵,在书画鉴定工作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