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展览,我个人更愿意称它为安徒生大奖艺术展!穿行在展览现场,就像见到了老朋友,而不仅是他们的照片:有欣喜,有感动,有温度。
我期待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还有胆小鬼威利,期待桑达克的《野兽国》里可爱的怪兽和调皮的男孩,期待史班欧森(Ib Spang Olsen)随性洒脱的线条和极具个性的色彩描绘的小镇,小镇上可爱的孩子,还有“我丑但我很可爱”的沼泽婆婆!期待能在艺术家们一笔一笔用心血和智慧创作的200余幅原画中,感受印刷品所不能带给我的感受。为什么要看原画展呢?图画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一本好的图画书会以印刷品的形式传递到不同国家读者的手中,但是,无论怎样,诞生这些图片的原画只有一张,对着屏幕或者通过书中你看到的只是一张图片,原画经过几方媒介传递,颜色,笔触,细节、肌理、效果等都无法统一还原,就算是高清图也一样削弱原作的立体感和震撼。
展览现场与画作的完美结合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最深的感触是这些作品在让我们认识到差距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图画书可以做到极致的很多种方式,为我们原创绘本的创作提供了多元的方向。
从1966年,第一位获得安徒生奖得主卡瑞吉特(Alois Carigiet)到现在,画家们对绘画的形式与方法进行了各自充分而又不同的诠释!这些画展中有一些艺术家已经过世,比如我最爱的桑达克,创作了《野兽国》《在遥远的地方》等独树一帜的作品,无论是画风还是题材都是不可逾越的艺术创作。他创作的怪兽虽然怪得不留余地,却是那么可爱有趣。因为有了桑达克,儿童绘本才会不一样。他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作品反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焦虑,不安,恐惧愤怒,挫折,嫉妒等复杂情绪,在桑达克之前几乎没有这样的创作。还有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他的故事结构以及画面的细致程度一直是我喜爱的。罗伯特·英潘的丑小鸭真的是太美了,但是不看原作怎么知道原来作品这么有立体感和质感呢!还有我曾经有幸拜访过的应诺森提,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需要这样创作严谨的创作!
记得唐亚明老师说:绘本不是画家炫耀画技的地方。是的,这是个取舍,我们是否在表达自己所爱和彰显不同之前,能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事物,能否让孩子延伸好奇心和想象力来讲好故事,这些大师的作品都做到了!
看了画展,我个人觉得,我们原创绘本与世界优秀绘本的差距也许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不只是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创作的态度。至少对我而言,没有用他们对带图画书这门看似轻松好玩,但却是非常严禁又有使命感的创作态度来创作自己的图画书!虽然国内优秀的绘本也不少,但是整体来看有很多快节奏和重复性创作。我们会研究风格或是媒材的与众不同,但是,安下心来,用画面讲好故事才是插画的根本,做自己最擅长,把自己的擅长做得很高级才是国际化吧!
我依然记得我进入展场,就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感觉!似乎穿越时空,能感受画笔接触纸面的声音以及颜料散发的独特味道。希望大师们为孩子们创作的热情所带给国内创作者的温暖与鼓舞,激励我们以各种形式的高级创作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