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心为上,注意休息
暑邪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另外,天气炎热也容易影响人们情志,出现心情烦躁、脾气易怒等。因此,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合邪”,易出现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应该注意要有一个凉爽的环境、愉悦的心情,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 合理膳食,冷热适宜
中医认为,脾脏位居中焦,运化水谷,喜燥恶湿,而暑湿之邪往往侵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或者肠鸣腹泻等症状。所以这段时间又是肠胃炎高发的季节。
这段时期的养生要注意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冰冻食品会困厄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辛辣之品易使阳气流失,这两者都不可贪吃过量。可适当进食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如莲子、木瓜、银耳、薏苡仁等,可以多用萝卜、番茄、冬瓜等清暑化湿的食品,还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
■ 整洁环境,适当运动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还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也是细菌、蚊虫大量滋生的时候,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清理死角。另外,由于天气炎热,也不要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亦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注意适当运动,如在傍晚或早上适当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运动尽量选择在室内,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
周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