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致使海水富营养化及赤潮藻类大量繁殖。在全世界的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类毒素的毒性比眼镜蛇毒素还要高80倍。
贝类毒素大多会损害肝脏,引起急性肝坏死,肝萎缩而致死亡。藻类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是使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的贝类染毒,但本身却不死亡。最常见的是生活在此海域中的织纹螺、贻贝、扁玉螺、扇贝、牡蛎、蚶类等贝类生物,在摄入藻类产生毒素后,本身并无异样,但毒素则在体内积累,如果被人摄入,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赤潮毒素引起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数百人。
现代医学对各种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尚没有特效的解毒方法,医生只能采用对症方法缓解病人的症状,即主要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因此后果常较严重,甚至一户有几个人死亡。有的病人中毒后,经过救治即使未死亡,但恢复则需很长的时间,所以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重于治疗。
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含毒素的贝类,在其外形、色、嗅、味方面与正常的贝类无异,因此人们通常无法用简便的方法予以鉴别,消费者分不清海水贝类的产地和来源前,在赤潮期间还是不要去吃它们为好。蒋家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