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健康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吃赤潮海域的贝类
蒋家騉
  盛夏高温天正逢海鲜上市饕餮出动,但是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的消息称,我国部分南方海域发生赤潮,为了避免发生赤潮贝类中毒,已提出了安全警示。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致使海水富营养化及赤潮藻类大量繁殖。在全世界的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类毒素的毒性比眼镜蛇毒素还要高80倍。

  贝类毒素大多会损害肝脏,引起急性肝坏死,肝萎缩而致死亡。藻类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是使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的贝类染毒,但本身却不死亡。最常见的是生活在此海域中的织纹螺、贻贝、扁玉螺、扇贝、牡蛎、蚶类等贝类生物,在摄入藻类产生毒素后,本身并无异样,但毒素则在体内积累,如果被人摄入,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赤潮毒素引起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数百人。

  现代医学对各种贝类毒素引起的中毒尚没有特效的解毒方法,医生只能采用对症方法缓解病人的症状,即主要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因此后果常较严重,甚至一户有几个人死亡。有的病人中毒后,经过救治即使未死亡,但恢复则需很长的时间,所以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重于治疗。

  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含毒素的贝类,在其外形、色、嗅、味方面与正常的贝类无异,因此人们通常无法用简便的方法予以鉴别,消费者分不清海水贝类的产地和来源前,在赤潮期间还是不要去吃它们为好。蒋家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世界那么大,我却有“[恐飞症]”
脊柱侧凸,挺直腰杆并不难!
做好优生功课 防止出生缺陷
小暑养生“三宝”静心、温食、活动
不吃赤潮海域的贝类
广告
新民晚报健康养生/康健园A28不吃赤潮海域的贝类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