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实验
     
本版列表新闻
魔鬼心理实验室为您揭示——~~~
魔鬼心理实验室为您揭示——~~~
魔鬼心理实验室为您揭示——~~~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魔鬼心理实验室为您揭示——
电子邮件的阴暗面
  你可能还记得第一次使用E-mail电子邮件的感受:方便、快速还省钱。但是,电子邮件也和其他的科技进步一样,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今天魔鬼心理实验室专门为您揭示电子邮件的阴暗面。

  一 电子邮件无处不在,59%的人甚至上厕所也查邮件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巴普洛夫的狗流口水的著名研究,心理学上称之为“强化”,不过电子邮件对人的影响要更复杂一些,是“可变间隔强化”,指的是大部分的邮件是乏味的,但是偶尔你会收到令你激动的内容、或者你在期待的东西。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许多人会不停地查邮件。有调查表明,47%的人已经成瘾,25%离开电子邮件3天感觉无法生活,60%度假也要看邮件,还有59%的人上厕所也查邮件。

  二 你大大低估了检查邮件的频率

  有人询问普通网友,你大概多长时间查一次邮件,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大约一个小时查一次邮件。之后研究人员通过某种手段监视这些受调查对象,结果发现他们大概每5分钟就查一次邮件。由于该研究因为技术限制涉及到的人数太少,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于是有人进行改进,调查受访对象邮件设置中检查邮件的频率,结果发现,平均下来人们设置时间为5分钟。尽管程序设置时间和实际检查时间有所差异,但是这些研究都表明我们大大低估了检查邮件的频率,因而也低估了邮件对我们的干扰频率。

  三 邮件占据你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

  有人采用日记法、也就是请受访对象将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平均下来,不同行业的人花在邮件上的时间为工作时间的23%,将近四分之一!这是因为人们不单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还把它作为一种监控工作的工具,该研究发现,在10个不同行业中,人们大约65%的任务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管理。

  四 你需要64秒时间才能从一封邮件中回过神来

  许多人处理邮件就像处理电话,有调查表明70%的邮件是在收到后的6秒钟就被回复的,85%的邮件在收到后的2分钟就被回复。问题是我们大概需要64秒钟思绪才能从回复邮件的过程回过神来了,这一过程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有研究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平均只在一件事上停留3分钟就要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可见64秒的干扰有多大。

  五 电子邮件给我们很大的心理压力

  根据处理邮件的方式可以将网友分为三类:第一类松弛型,这类网民对待电子邮件和以前的普通邮件的态度基本上差不多,他们不让电子邮件控制他们,想到该回邮件的时候才回。第二类是驱动型,他们一收到邮件就立即回复,并且也期待对方这么做。第三类是压力型,他们认为电子邮件没什么用,只能使他们生气。

  根据调查,57%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第一种类型,32%的人认为自己是第二种类型,11%是最后一种。不过基于前面的发现,许多人都会低估自己,所以属于第二、第三种类型的人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六 电子邮件扼杀了情感交流

  人们通常高估电子邮件传达情感的能力,比如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发邮件的一方还是接收邮件的一方都高估了电子邮件传递情感的能力,有研究专门研究电子邮件中的调侃,结果发现双方以为传达效果达到了80%,而实际上只有56%,相比而言,面对面的传达就不存在这个误判。同样,其他的情感传达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效果都大打折扣,包括愤怒、悲伤、严肃和幽默等等。

  七 电子邮件降低了人们的合作精神

  通过电子邮件谈判通常很困难,尤其是与不认识的人更是如此。有人对面对面的谈判和通过电邮谈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通过电邮更难合作。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在使用电子邮件时更倾向负面,比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某个人的表现通过纸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或者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大家,结果发现同样是这个人的表现,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获得的评价更负面。

  八 电子邮件更容易让人撒谎

  人类是一个爱撒谎的动物,但是电子邮件加剧了这一趋势,而且更不把电子邮件中的谎言当回事。据调查,与传统的纸笔沟通方式比较,在谈判协商中电子邮件的谎言增加了50%。原因有以下几个种:第一,电子邮件随时都可以删除,缺少永久性。给人的感觉是你的谎言不会被保存。第二,人们在网上不太负责任,有一句名言说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上网会增加人们的随意性。第三,电子邮件增加人们之间的距离,导致更低的信任和好意。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

  张结海 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 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19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5版:人才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留学招生
   第B28版:广告
电子邮件的阴暗面
女儿为何长不大?
带母亲重温童年梦
新民晚报心理/实验B02电子邮件的阴暗面 2012-05-30 2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