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仅是作为触发点
一直以来,新股发行价被指过高,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市盈率“25%规则”,将行业市盈率成为定价重要的参照标准。针对有关“25%规则,是否是新股发行的天花板,这是否将导致所有新股都以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好公司价格被拉低,差公司价格被抬高”的问题,刘春旭指出,关于“25%规则”,证监会也看到方方面面议论比较多,大家集中关心的一条,是不是25%是个天花板,是不是所有人都不许超过这样一个天花板?其实证监会在发布这个指导意见的时候,也专门就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了回答。证监会认为“25%规则”的制定,它的目的是希望以25%作为触发点,而绝对不会将其当做一个天花板。
目前新股定价普遍过高
刘春旭介绍,25%的一个基本考虑,我们在相关文献中也看到,国内有学者对于我们境内市场的投资者,对于新股定价的问题有一个定量的分析,他们认为国内的许多投资者对于新股风险的估计其实是不足的,给予新股定价过程当中,愿意给新股付更高的价格。而观察成熟市场的情况,通常来讲因为新股没有经受过市场的考验,它信息的披露也没有像已经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多年的股票一样,后者经过了长期数据的披露,有专门的人士来跟踪做分析,所以实际上新股的投资风险相对于二级市场的其他股票来讲,应该说会更高一点,因此通常对于二级市场的价格来讲,新股价格会有一个折让,当然在成熟市场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的市场新股的定价要比二级市场的价格要高,目前来看是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
促进新股更加合理定价
因此,刘春旭表示,制定“25%规则”的一个出发点,是希望投资者如果给予的价格是比较高的,我们要求发行人要对这个定价的合理性进行自主的判断。而发行人要披露更多的信息,告知投资者,你给我的这样一个价格,会引起募集资金上有比较大幅的增加,而这些资金企业过去没有安排过具体的用途,这样的话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发行人通过把这些信息更多地告知投资人,让投资人有一个冷静的思考之后,决定要不要给这么高的价格?当然,投资者如果认为这家公司就是值这么多钱,他愿意给高于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价格,证监会绝对不会说“25%规则”就是“天花板”。
刘春旭再度强调,实际上25%绝对不是一个行政限价的措施,它的目的就是让发行人把更多的信息披露给投资人,让投资人有一个冷静的时间去思考,要不要给出这么高的价格,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股更加合理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