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高考命题
要有敬畏之心
徐传胜
  徐传胜

  高考作为国家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影响之广,关涉千家万户,而语文是其中兼有语言功能与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在情理之中。参加语文高考相关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心存敬畏,既要勇于担当,又应如履薄冰,切忌率性随意。

  选文考虑考生实际

  高考在彰显试题选拔功能的同时,还承载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拓展,以及对日常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因此,选文必须公正、规范、得体。

  一要合乎考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体现人文内涵;二要文质兼美,能提升考生的审美情趣。不宜选那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如2008年秋考《灯笼红》),或过于文人化、有无病呻吟之嫌(如2009年秋考《春声与春深》、2010年春考《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上述这些语段因考生人生阅历十分有限,难以体味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或因专业痕迹明显给考生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惑,以至带来解题上不必要的障碍。高考面对的是十八岁年龄段的群体,他们正处在成熟期、转型期的重要阶段,如果忘记了命题的考核对象,就是丢掉了命题的根本。所以,命题者一定要谨记,不能以个人阅读习惯与趣味作为选文的基本准绳。

  规范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高考命题还尤应注意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近四五年来,我们的语文高考命题因语言运用的一些疏漏,引发了方方面面的批评。批评是好事,促使我们反省与检讨。语言,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源于它固有的运用规则、语法规范以及社会的规约。作为命题者,本应成为语言规范运用的表率和榜样,而今却连应该做到的规范、准确、科学也难保证,这未免令人心寒。其根本“病因”在于缺乏使命感,缺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敬畏汉语言文字,不仅是对考生的要求,更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自觉。

  答案注意合理划一

  高考应有一定的思考容量。除了题目的编制要规范、有层次,有利于考试的区分度,还要注意答案的合理与划一,以体现作为国家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如果试题答案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凌空蹈虚,便足以让考生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同时会给阅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失去应有的公平。

  语文高考命题是一项严肃的工程。它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宗旨,涵盖了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察,涵盖了我们如何培养下一代去尊重语言。我们心怀敬畏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唯此,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反省,回归理性,努力做到公平与公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宫迎嘉宾
   第A10版:宫迎嘉宾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5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5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语文高考命题 要有敬畏之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侧重考查逻辑思维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高考直击B14语文高考命题
要有敬畏之心
2012-06-13 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