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部分在题型设置与分值安排等方面除了保持近年来的稳定与连贯外,特别突显了语文学科的独特价值与精神指向。
选文取向不同
选文第一篇《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是一篇阐述性的社科文。“文献综述”这一阐述对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或许会让部分考生阅读时感觉陌生,然而高考作为选拔适合大学学习人才的重要方式,要求对学术研究乃至论文撰写具备一定的常识性和基础性的了解理应是题中之意,该选文对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篇选文《冬日·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交织着温情与感伤的基调,具有丰富的意象空间与情感空间。尽管“北京城南”、“沙漠”、“骆驼”等与上海考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情回忆不难引起同感与共鸣。
考查各有侧重
第一篇选文是结构严谨的论说文,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第1题概括段意,题型虽旧却很有效。第2题选择副词填空,实则要求学生发现全文第2段“三个发现”对其后三段的总起作用。第4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需要把握论证的思维过程。第5题是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也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而以选择题作为考查方式显然降低了难度。第6题考查学生整体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些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论述对象、论述思路与现实意义等方面的理解。
第二篇选文是抒情散文,带有强烈的作家个性色彩,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与理解力。如第7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描写的表达方式,而并非从行文结构来谈。第10题要求结合具体词句鉴赏语言风格,强调了对作家创作个性的认识。第11题涉及文章的叙述视角,属文学批评的范畴。第12题则考查核心意象在文中的作用。这些试题都围绕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展开,有很强的文体针对性。值得一提的是,第8题以“骆驼挂铃铛”的两种解释“美”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实用与情感(审美)的不同价值,揭示了文艺作品的本质规律。
学科价值彰显
整体而言,今年的现代文阅读题选文虽有超越学生日常体验的内容,但也拓宽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与视野,试题有侧重地考查了学生逻辑思维与文学作品分析两方面的能力,这些都充分突显了语文学科关注学生思想提升与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对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