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兼心外科主任
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
我国冠脉外科奠基人之一
卫生部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50余年,主刀手术近10000例;
手术涉及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和移植等各个分支;
完成多项开创性成果,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曾参加“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
为我国冠脉外科的开创、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
冬天已至,早晚温差大,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目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心脏疾病之一。因此,防治冠心病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
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院长肖明第教授介绍,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防护第一步:
尽早发现症状是前提
季节变化与心血管病人发病及死亡关系密切,冬季尤其高发。肖明第教授表示,冠心病在冬季高发源于三大因素:一是寒冷季节人的平均血压会偏高,血管收缩,如果变细的血管内壁已有粥样硬化斑块,便可能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二是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造成血管堵塞;三是室内外温差大,温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而堵塞血管。
冬季诱发冠心病将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它是造成老年人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肖教授表示,冠心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应警惕冠心病可能:劳累或紧张时突然感觉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感到心悸、胸痛;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醒来,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剧烈活动时感到心跳、心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
冠心病防护第二步:
及时科学治疗是关键
当发现冠心病时,及时科学治疗是关键。据肖教授讲,目前冠心病分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和搭桥手术三种,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
肖教授表示,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支架植入术是救命手术,它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心脏导管送入球囊或带有支架的球囊,在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处进行球囊扩张或放置带有支撑血管作用的支架,使血管狭窄处的血流恢复正常,有效保证心肌血液供应,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而当支架植入无法解除病症时,就需行搭桥手术了。所谓冠状动脉搭桥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一根新的血管替代心脏已经梗阻、坏死的冠状动脉血管,为心肌供血充当“生命之桥”的作用。目前搭桥手术分停跳和不停跳两种,停跳搭桥手术在安静、无血视野下进行;不停跳搭桥术利用特殊装置把需要吻合的地方固定起来,使吻合口处在相对静止状态进行吻合,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
当然,冠心病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式还需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作为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远大心胸在中国冠脉外科开创者肖明第教授领衔下,已为海内外众多患者搭建生命之桥。
冠心病防护第三步:
做好日常保健是根本
冠心病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日常保健也很重要。肖教授表示,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使患者做到“健康生活方式、长期规律服药及定期复查”这三个坚持,医患共携手,冠心病患者同样可以安然过冬,享受平和健康的生活。
首先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都与饮食不当和缺乏运动有关。肖教授建议,在饮食上冠心病患者应注意摄入粗细搭配的饮食,戒烟少酒;每天适量运动,持之以恒;同时,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其次,坚持规律服药。服药要遵医嘱,按时定量,尤其是睡醒后三小时内,心脏最容易“闹事”,所以最好在每天早晨醒来或早餐后服用,切勿根据自己感觉擅自停药或减药。
再次,坚持定期复查。肖教授表示,通过有规律回访,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并调整用药种类和药量,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