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桑家族 日益兴旺
据国外媒体报道,巴勒斯坦多个武装组织都有自己的火箭弹生产能力。其中哈马斯生产的火箭弹名为“卡桑”,据说目前已有卡桑-1、卡桑-2、卡桑-3、卡桑-4等四个型号。不过到目前为止,新闻照片中只出现过一种卡桑火箭,而且无论是哈马斯还是以色列,都没有指出这种卡桑火箭的具体型号。
以照片分析,卡桑火箭采用圆柱形弹身,口径约130毫米。战斗部头部呈圆锥形,杆式碰炸引信。头锥和圆柱段之间没有平滑过渡。储藏、运输时不装引信,发射前才把引信装上,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来说,火箭弹有尾翼式和涡轮式两种。尾翼式的优点是加工难度较低,射程较远,但命中精度较低;涡轮式的优点是命中精度较高,但射程相对较近,加工难度也较高。卡桑火箭采用尾翼式设计,4片后掠式尾翼对称焊接在壳体尾部。
总的来说,卡桑火箭的打击对象往往是以色列境内的定居点和城市,因此精度要求不高。而卡桑火箭必须飞越以色列边防部队,再飞越无人隔离带才能打到目标,因此对射程的要求较高。从需求角度讲,卡桑火箭采用尾翼式设计是合理的。
发射方式 灵活机动
卡桑采用简易发射具,主要由3个零件组成——底钣、滑轨和支撑杆。底钣和滑轨之间、滑轨和支撑杆之间用铰链连接。底钣上焊了4个钉子,支撑杆着地部分的两个“脚”上也各焊了一个钉子,可以插入泥土中起到驻锄的作用。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滑轨和支撑杆的夹角来实现高低角变化。如果要改变方向角,只能重新架设。不过从照片上没有发现任何高低角装定设备,哈马斯火箭手也没有携带任何定位、定向、测角设备,推测他们完全是依靠经验来装定高低角和方向角。
滑轨用两根方钢制成,圆柱形的火箭弹靠自身重量压紧在滑轨上,滑轨上没有发现防止火箭弹滑落或窜动的定位装置。从装备设计的角度看,卡桑的发射具完全没有射击稳定性和精度可言,甚至连安全都没有保证,实在是简陋到极点。不过考虑到哈马斯在以色列强大军事优势之下经常要采用游击战术,因此发射装置必须使用容易获取的材料、制造工艺简单、发射程序简便,还要损失得起,所以这种简陋设计还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推进功能 类似鞭炮
火箭发动机是火箭炮系统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从照片分析,卡桑火箭全长约1.8米,发动机长度约1米,推测采用结构简单的单孔装药。
令人感兴趣的是卡桑火箭的推进剂成分。从照片上看,卡桑火箭尾烟多数情况下呈白色,个别呈黑色。专家推测卡桑用的是改性双基推进剂,就是以硝化棉、硝化甘油制成的双基推进剂,视条件加入铝粉、黑索今炸药等成分来提高射程。至于黑色尾烟,很可能是加入黑火药导致的。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原料采购和药柱制备都比较简单,不过这种推进剂的射程通常在20公里左右,只有少数国家通过改进配方或改用复合推进剂,使射程超过40公里。11月16日,“卡桑旅”向耶路撒冷发射了一枚射程超过45公里的卡桑火箭,就很可能使用了复合推进剂。需要强调的是,这类推进剂的采购难度较大,药柱制造工艺较复杂,哈马斯手头的储量可能很有限。
通常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前、后分别是端盖和喷管。喷管由收敛段、喉部和扩张段组成,端盖则焊接在燃烧室壳体上或整体成形。不过从照片分析,卡桑的端盖做得非常“高明”,是用水泥把燃烧室壳体顶部封死制成,这和中国民间制造鞭炮的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杀伤威力 等同迫炮
卡桑火箭的战斗部并不大,从长度看,还不到俄制“冰雹”火箭弹的一半。以色列报纸曾刊出部分未爆卡桑火箭弹的照片,从变形的战斗部分析,它们并未采用预制破片或内置钢珠的措施。卡桑战斗部的装药应该是TNT,因为TNT容易采购、性能稳定,特别是熔点低、易加工,在简陋工厂里就可以灌装。
在以色列发布的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到卡桑击中民宅屋顶,将天花板炸出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窟窿。另一张照片中,卡桑把墙体炸开了一个缺口。必须指出,以色列境内的定居点房屋是按军事防御工事标准修筑的,坚固程度比普通民宅高得多。专家认为,卡桑火箭的威力大致相当于装填TNT炸药的120毫米口径迫击炮弹。
毕晓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