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背景
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传统上,中印双方根据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19世纪初期,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野心,变本加厉地对中国领土进行新的蚕食。
继1959年支持西藏地方叛乱失败后,印度尼赫鲁政府便开始推行蚕食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1961年,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发布“昂卡尔”行动计划,命令印军加速沿“麦克马洪线”向北挺进,抢占尽可能多的中国土地,建尽可能多的哨所。
在印军的部署中,遭其侵占的达旺是核心要塞,至1962年9月初,那里已驻扎了印军第7步兵旅、第1锡克联队、第4炮兵旅、工兵分队及后勤支援分队等诸多部队。但印军前线总指挥、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并不满足,还想把印度国旗插到塔格拉山脊上,从而控制“麦线”制高点。9月下旬,考尔强令印军第7旅前出克节朗河谷与扯冬哨所,试图抢先拿下塔格拉山脊。有意思的是,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公开抱怨,他的部队根本不适合北上克节朗,因为全旅只有不到一周的粮食;在弹药方面,除了第9旁遮普联队携带了满足“一线标准”(可作战一天)的弹药,其他部队只携带了“小袋弹药”(只够作战30分钟)。
1962年6月,西藏军区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前进指挥部成立,代号“藏字419”,下辖三个步兵团。
作战经过
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扬言要把中国军队从克节朗地区“清除掉”。17日,印军在边境东段和西段发起进攻,同一天,中央军委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
前出克节朗河谷的印军第7旅下辖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拉吉普特联队第2营和旁遮普联队第9营,另配属阿萨姆第5步兵营和炮兵、工兵等部,共3000余人。解放军的参战兵力为藏字419部队的8000余人、第11师第32团第2营、山南军分区一部,共1.03万人。
总参最初下达的作战任务是歼灭侵入“麦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一个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听取情况分析和藏字419部队的意见后,果断提出对印军第7旅实施歼灭战的计划,并获得了批准。
第一阶段作战
战役打响前,解放军对当面印军情况和地形进行反复侦察,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10月20日凌晨,解放军采取“夜行晓袭”的战术,在夜色掩护下穿插迂回至印军侧翼和背后,其中攻击印军右翼的任务基本由第154团单独执行,攻击印军左翼卡龙等据点的第155团则在第157团、第11师32团一个营及山南军分区等部的配合下,于清晨7时30分向印军据点开火。
客观而言,号称精锐的印军第7旅比较能打,但与解放军的气势相比,印军还是远远不如,结果原定三天的攻坚任务,解放军只用一天就完成了。印军第7旅大部被歼,余部逃入丛林,不久被清剿全歼。
在印军第7旅被歼后,位于其后方的印军第4师战术司令部和第4炮兵旅纷纷南逃。10月20日21时,中央军委下令解放军越过“麦线”,向南追击。21日16时55分,西藏军区前指给藏字419部队下令,让其夺取龙布、丘散谋、吉米塘等地,为下一步夺取达旺创造条件。
藏字419部队接令后,迅速挥师追击,途中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22日23时,总参下达“相机攻占达旺”的命令,但藏字419部队接到军区前指转来的命令已是23日10时,此时达旺之敌眼见解放军逼近便自行逃往西山口,结果解放军只抓住其后卫部队。随后,山南军分区指挥所和藏字419部队指挥机关进驻达旺。
第二阶段作战
克节朗战役之后,中国政府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同时总参和西藏军区前线指挥部也下令停止追击,在达旺河北待命。但印度不但不理会,反而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组织战时内阁,发行战争公债,进行战争动员,并加紧向边境增兵。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东线的兵力达到3万人,其中1.5万人部署在达旺河南岸至印度境内的提斯浦尔之间,这1.5万人中,又有1.2万人部署在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带。
既然印军还想打,为打破印度靠军事冒险扩张领土的野心,中央军委决定予敌更沉重的打击。11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再歼灭印军3-4个旅的任务,其中达旺方向2-3个旅,瓦弄方向1个旅,即后人熟知的第二阶段反击战。
此战中,解放军第54军军长丁盛负责瓦弄方向作战,而达旺至西山口、邦迪拉一线仍由藏字419部队担任主角。藏字419部队当面之敌的部署特点是沿公路两侧纵深梯次配备。对于印军“一字长蛇阵”的部署,刘伯承元帅形象地比喻为“铜头、锡尾、背紧、肚松”。
为加强东线作战兵力,中央军委从西宁调来第55步兵师,解放军的兵力达到三个师,即藏字419部队、第11师两个团和第55师,另有山南军分区4个连、炮兵、工兵等部,总共1.8万人。解放军采取的战术是“打头、切尾、斩腰、剖腹”,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将印军“长蛇阵”切为数段,各个歼灭。
根据军区前指的部署,战役总攻时间为11月18日8点30分,在此之前,各部队根据任务隐蔽穿插至预定位置。在此过程中,印军一直没能察觉解放军的作战意图,直到第11师于18日拂晓切断印军退路后,印军才意识到解放军已经布下南北纵深达150公里的口袋。
在第二阶段战役中,印军除依托工事的防御部队比较顽强外,一脱离工事基本上就没有了战斗力。解放军在作战中不管兵力比印军多还是少,均能做到攻必克、守必固。由于印军是沿公路两侧呈线式部署,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两翼被攻”的绝境时,纷纷向公路两侧的高山密林中溃逃,结果印军建制迅速被打乱,整个战线迅速崩溃。解放军仅用两天就攻占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米龙岗、德让宗、邦迪拉等地。
许多印军逃入山林,另有两股分别向打陇和邦迪拉以南逃窜。军区前指即令藏字419部队第154团向打陇追击,第11师第33团向邦迪拉以南追击。随后,第154团追到打陇,占领吉莫山口;第33团追到查库,占领鹰窠山口和比里山口。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布声明,宣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解放军各部队接到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转入分片清剿。在清剿作战中,第154团击毙了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
作战结果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解放军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各类火炮380门、轻重机枪631挺,以及大批枪支弹药。解放军也牺牲了722人,697人负伤。
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