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队伍
1929年,洪淳七出生于韩国巨济岛,1949年进入韩国陆军独立装甲团服役。朝鲜战争期间,他曾身受重伤,伤愈后获准复员。1952年7月,洪淳七回到了家乡郁陵岛。有一天,他途经当地警局,却发现院中一侧放置的木牌上,赫然写着“岛根縣-隐歧郡-五筒村-竹岛”等字样的日文领土标识。需要说明的是,日本1905年入侵朝鲜半岛后,日本岛根县知事宣称“隐歧岛西北85海里处的岛屿称为竹岛,并属于本县”。
洪淳七有些奇怪:日本已经投降七八年了,独岛不是早就归还韩国了吗?一打听他才知道,原来日本趁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再次占据独岛。而那些木牌,就是韩国警察从岛上拔回来的。得知真相的洪淳七怒火中烧,当即决定,拉起一支队伍,把小岛夺回来!当时,郁陵岛上共有40余名退伍军人,这些热血青年也对国土沦丧深感痛心,纷纷聚拢到洪淳七麾下。很快,洪淳七就组建起一支“独岛义勇守备队”。洪淳七将他们编成了战斗队、预备队、后勤队等小分队。其中,战斗队又分为两个战斗小组,各15人,负责夺取、驻守独岛。后勤队3人,留在郁陵岛负责补给、联络。预备队5人,负责处理突发情况,另外还有5名船员。守备队成立后,洪淳七便着手筹措武器。
初战日舰
当时的韩国经济濒临崩溃,百姓人均年收入不足30美元。为了购买军需物资,许多队员拿出了平生积蓄,甚至卖掉了田地和祖屋。郁陵岛民众也解囊相助,捐赠了一些食物和燃油。食物油料解决了,但要搞到武器可不容易。洪淳七等人带着筹来的200万韩元去了釜山,辗转从“美国市场”(黑市)买到一些轻武器,包括2把手枪、2挺轻机枪、10支M1步枪和50枚手榴弹。
1953年4月20日,一切准备就绪。守备队携带武器、干粮和3只信鸽,乘坐一艘船龄超过10年的小渔船向百公里外的独岛进发。经过3小时的艰苦航程,终于抵达独岛。
独岛并非孤零零一座岛,而是由东、西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东西两岛间有一条宽约150米的水道相隔。独岛四周皆为悬崖峭壁,只有东岛南部有一点滩涂可以登岛。在洪淳七指挥下,守备队冲上东岛,赶走了岛上的日本人,并升起韩国国旗,设置了新的领土标识和假的海岸炮。完成任务后,洪淳七留下6人驻守,其余人员返回郁陵岛。
日方很快作出激烈反应。6月27日,两艘日本巡逻艇驶抵独岛,把6名守备队员从东岛赶到了西岛,然后又在岸边竖起日本领土标志。消息传回郁陵岛,洪淳七马上集合队伍,再次“杀奔”独岛。
1953年7月23日凌晨5时,哨兵报告发现日本巡逻艇,此时日本巡逻艇(“PS-9”号)已抵近至200米处,守备队员们马上分成两组,一组在岛上负责火力掩护,另一组驾驶小船向日本巡逻艇突进。当突击小船距离日本巡逻艇20米时,船上守备队员的轻机枪突然开火,岛上守备队员同时对日舰进行火力压制,陷入困境的日本巡逻艇只好向东逃之夭夭,守备队初战告捷。
不过,洪淳七知道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为增强守备力量,他又带人前往庆尚北道警备司令部,用郁陵岛特产“换”回一门直射炮和3支M2卡宾枪,并从釜山买到炮弹,然后携带这批武器返回独岛。
坚守孤岛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生效。从战争泥潭里拔出脚的李承晚政府终于有精力关注与日本的岛屿争端了。得知日方针对独岛的行动后,李承晚给庆尚北道的警察厅长写信,命其“吓走”日本船。孰料这位厅长向洪淳七转达时,却将“吓走”改成“击沉”,还给守备队提供了迫击炮和100发炮弹。郁陵岛警察局长也弄来了不少武器弹药。
为了更利于防守,洪淳七指挥部下在东岛搭起帐篷,并构筑了配备机枪、火炮的防御阵地。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潮湿,岛上生活十分艰苦。有时因海况变化,补给无法送到,队员们只好靠喝雨水、挖野菜、捞海带维生。守岛期间,守备队在岛上建造了一座水泥灯塔和一个直升机停机坪,洪淳七还雇石匠在独岛岩壁上刻下“韩国领”3个大字。
1954年8月23日,守备队再次打退逼近独岛的日本巡逻艇。这回,日本人真被惹毛了。3个月后,3艘千吨级日本巡逻艇再次逼近独岛,英勇的“义勇守备队”猛烈开火,日舰中弹后狼狈向东逃窜……后来据日方统计,此战日方死伤16人。
从1953年4月20日登岛,到1956年12月25日向韩国海岸警卫队移交防务为止,洪淳七与队友们一共在岛上坚持了44个月,与日舰发生50余战。
洪淳七和他的热血伙伴们的自发行动,终结了独岛无人常驻的历史,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举动,为韩国在独岛问题上奠定了难以逆转的优势。洪淳七的守岛事迹在民间广泛传扬,韩国民众将他视作民族英雄。1987年,洪淳七去世。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