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在历史新时期的八十年代曾一度中兴,旋即沉寂,个中缘由,值得探讨。
近代意义的散文诗开创人是法国贝尔特朗(亦译帕特兰)。正式为散文诗命名,并以他的创作实践,为这种新诗体奠基的是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波德莱尔在审美范式作了一场革命,将“丑”并入艺术的审美范畴。应该看到,波德莱尔“发掘恶中之美”,“丑中之美”的美学观念,与同一时代在欧洲对于人的第二次重新发现的文化思潮,与柏格森、尼采的生命哲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现象学、与后期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流派,是一脉相承的。波德莱尔、屠格涅夫、王尔德、尼采应为十九世纪散文诗大家,二十世纪当为泰戈尔、纪德、纪伯伦、普里什文等。
在中国最早尝试散文诗写作的是刘半农,而鲁迅的《野草》则是中国散文诗至今无人超越的一座艺术高峰,是世界散文诗艺术宝库中耀眼的篇章。鲁迅放诸世界散文诗大家之列毫不逊色。《野草》对宇宙生命意志和生命意识的探索,对中国民族命运与国民性的思考和解剖,博大而深邃。他成功地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野草》是中国散文诗史空前绝后的经典之作。这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
我经常在脑中萦绕一个问题:散文诗这一西方艺术“舶来品”,如何与中国诗歌的“国粹”相衔接,继鲁迅之后,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艺术新品种来呢?中国这个诗歌大国,怎么会没有散文诗的艺术资源呢?原来,中国散文诗艺术资源被忽略了,被忽视了。我们一提中国诗歌,就历数它的源头《诗经》、《楚辞》,诗歌的发展历程就是唐诗、宋词、元曲。而“赋”呢,被人们小觑了。其实汉魏六朝的小赋,不少是抒情散文诗。继之的宋·苏东坡的《赤壁赋》,融儒释道文化于一炉,诘究宇宙人生终结之恒远,写景、抒情、谈玄结合贴切,语言精美,疏朗自然,则是难得一首散文诗上乘之作。
何谓散文诗?人言言殊,至今仍无公认的文体范式。有人谓是诗侵入散文园地,定位还在诗;有人谓是诗化的散文,将之列入散文序列。散文诗非驴非马,亦驴亦马。这一方面表明散文诗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表明,散文诗这一艺术题材尚有极大自由创造的空间,与任意驰骋的余地。散文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