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拉开窗帘,从位于北三环的浙江大厦19楼俯瞰,北京初雪,一片银白。半个多月前,我出差北京,住的是西城木樨地中国科技会堂宾馆,从高楼的窗口看下去则是车水马龙的北京主干道——西长安街。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也几乎住遍北京角角落落,体验形形色色北京旅馆的不同风情。
说实在的,我并不太喜欢那些带星儿的玻璃幕墙包裹起来的高楼宾馆,因为那样的宾馆千篇一律,住在里面不知身在何处。北京的特色民居是四合院。我最喜欢住的是四合院宾馆。那是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那里原本是“王府”——一位清朝王爷住的三进四合院,有假山,有长廊,却只有二十几间客房。我走过曲里拐弯的胡同,平步而进,平步而出,体验真正的“北京味儿”。不过那是一家内部招待所,只有办理跟他们相关的业务,才能住进去。
有一阵子,我跟公安部的联系颇多,出差北京常住公安部的招待所。除了那家招待所靠近北京站交通方便之外,还在于那儿曾是李宗仁公馆,一幢西式别墅,优雅而充满欧洲情调,客房明亮而宽敞。在那里进进出出的大都是“大盖帽”,唯我一身便衣,居然有人猜测我是“上海局的便衣”。由于出差公安部的人多,倘若不提早通过公安部的朋友预订,很难入住。我一度改住北京市公安局招待所,那是一幢普通的楼房,也正因为“普通”而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
北京最著名的当然是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与东长安街交叉口的北京饭店。英籍女作家韩素音从瑞士来北京,总是住北京饭店。她曾经在这里与我见面。我多次出席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北京饭店是代表们的住地之一。然而北京和上海的代表都无缘入住北京饭店,原因是你们来自全国最大的城市,见过世面,所以总是让边远省市代表入住北京饭店。不过大会总是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我也因此对北京饭店相当熟悉。
赴京出席全国性大会,我多次入住京西宾馆。这是一家部队宾馆,大气又庄严。京西宾馆既有客房,又有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很适合举行各种会议。我乘在那里入住的机会,对宾馆进行详细采访,因为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文革”中诸多重大事件也在这里发生。
我很喜欢北京的香山饭店,那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坐落在香山深处。这是一座四合院风格的宾馆,白与灰两色相间,古色古香。秋日,香山红叶似火,香山饭店是观景最佳去处,往往一房难求。我虽然曾经三度上香山,却只在那里见到皑皑白雪,因为在大雪封山的时候,香山饭店成了最佳会议场所,那时候房价打折,而且由于雪天进出不便,出席者很难“开小差”下山,所以是举行“封闭式”会议的绝佳场所。
也有的宾馆本身并无特色,但是四周的环境别具一格。比如我住在玉渊潭宾馆,仿佛浸泡在浓浓的绿色之中。这家宾馆在玉渊潭公园内,尤其当时正值黄灿灿的迎春花盛开之际,我进进出出如沐春风。北京珠市口的晋阳饭庄,与纪晓岚故居相邻。凭着晋阳饭庄的房卡,可以自由出入纪晓岚故居。纪晓岚故居,亦即“阅微草堂”。这里红柱绿梁,草坪假山,一派北京官宦人家风光。在外车马喧喧奔走一天,回到晋阳饭庄,得闲在幽静的纪晓岚故居漫步或者长坐,可谓是驱除疲惫的好去处。最有趣的是,我曾经在崇文门一家旅馆住了半个多月,餐厅里天天免费供应鲜美的鸭汤。一打听,原来与之相邻的是烤鸭店,把多余的鸭汤用管子输送到这家旅店的餐厅,所以这儿拧开龙头,鸭汤就喷涌而出!
30多年前,我在北京远郊的航天基地采访,住过那里的招待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出那里的手续颇为严格。前些日子我再度来到那里,在办理入住手续时,想不到还沿用“老规矩”——除了出示身份证之外,还必须出示工作证!我已经多年没有用过工作证,也就没有随身携带。正在为难之际,陪同我的朋友替我再三说明,才终于让我入住。
相比而言,我对上海的宾馆远不如北京熟悉,因为家在上海,当然也就不住上海的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