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方为解决“僵尸车”问题献计献策
  复旦大学社会学家顾晓鸣教授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随意丢弃物品的行为其实也违背了《物权法》的精神。占据公共资源、阻塞消防通道、影响市容环境,这些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一步到位,我们只能一步步慢慢来。“这是个新问题,我提议由一个部门牵头,比如交警,这样就不会各自推诿。” 

  记者曾就此问题咨询多名律师,他们大多提议,可在现有的道路安全法中增加有关 “僵尸车”处置的条款,从而明确执法主体。比如,条例可以规定,一辆无主车在道路上滞留超过一定的时限,经过多次提醒仍无人认领的,可授权某一部门对车辆进行相关处置。 

  在“汽车之家”论坛上,不少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网友“小艾”说,应该成立一个类似“拆违办”“食安办”的机构,专门牵头管理“僵尸车”,并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范围,如城管负责人行道,物业管小区,其余都归交警管,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执法。 

  网友“糖糖”则说,“僵尸车”停在小区外的公共通道影响通行,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侵犯了业主的合法权益。应该由物业和业委会牵头,通过张贴告示、查找车主信息等途径,如果实在联系不到车主本人,再配合民警将车辆挪到不会影响通行的地方。 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阳光天地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人物·商界
   第A3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专题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C01版:广告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品牌专题
   第C04版:资讯橱窗
   第C05版:新尚专访
   第C06版:走近大牌
   第C07版:走近大牌
   第C08版:品质生活
   第C09版:现场表情
   第C10版:城市品质
   第C11版:新尚假日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美容扮靓
   第C14版:男士部落
   第C15版:秀场故事
   第C16版:明星潮事
   第T01版:特刊
   第T02版:特刊
   第T03版:特刊
   第T04版:特刊
   第T05版:特刊
   第T06版:特刊
   第T07版:特刊
   第T08版:特刊
   第T09版:特刊
   第T10版:特刊
   第T11版:特刊
   第T12版:特刊
“僵尸车”渐成城市新型垃圾
各方为解决“僵尸车”问题献计献策
“僵尸车”流入“黑市”危害大
新民晚报焦点A04各方为解决“僵尸车”问题献计献策 2012-12-14 2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