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委员“小建议”带来轨交接驳改造“大提升”
本市“P+R”枢纽2015年可达37处
新民图表 制图贺信
  本报讯(通讯员  李惟玮  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上海的轨道交通已经进入‘完善’阶段,而不仅仅满足于造了‘多少条’。交通的规划要实实在在方便市民的出行。”市政协委员、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劲草这样认为。他的《地铁规划建设应考虑地面交通配套设施》提案,有感于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本市到处修路、中心城区堵车、污染严重的情况而撰写的。他建议,在中心城区与新城镇交接的轨交站规划地面停车或立体停车设施,方便地面交通与轨交的迅速连接,缓解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压力。

  这样一个简短的“小”建议,引来了连锁反应:嘉定、宝山、临港等新城已被轨交线路覆盖,与地面交通接驳换乘的枢纽也有多处,可刷交通卡享受停车费优惠的“P十R”停车场更是受到私家车主的欢迎。记者昨天获悉,根据十二五规划,上海未来除了机场、火车站等大型换乘枢纽,轨交与地面间还有公交车、出租车营业站、社会停车场库和长途客运站等换乘枢纽88处,“P十R”枢纽37处,15处距离轨交站比较远的公交车站也有换乘枢纽。如今,这些正在逐步一一实现。

  当初在撰写提案时,黄劲草考虑过:“如果中内环和中外环之间都有转接枢纽会更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上海优化轨交站的配套还停留在城市交通层面,在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交通一体化、地面交通和轨交一体化设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他看到了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郊区新城和私家车的大量涌现是表象;中内环区域可供建设的空间已经不够,中外环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城市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大量的产业和商业及居民住宅会向郊区新城转移。

  提案提交后仅两周,市建交委、申通集团等相关方面和部门就派人上门联系了他。工作人员递上规划,向黄劲草解释“十一五”期间上海在公共交通规划方面的做法和轨交的现状。有关部门感谢黄劲草委员的建议,并将他的建议纳入了新一轮的五年计划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
   第B16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1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2版:人才
   第B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4版:市场之窗
本市“P+R”枢纽2015年可达37处
9号线漕河泾站晚高峰“适度”限流
文明小区文明行业 签约承诺共建诚信
普陀又增3个无人售菜点
气象信息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6本市“P+R”枢纽2015年可达37处 2013-01-16 2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