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星条旗报》1月5日称,美军未来的战略空运力量可能会增加一个新成员,这是一种自重约16吨、长约70米的巨型飞艇,它的运载能力与美军现役空运主力——C-17大型战略运输机相当,能直飞非洲或者阿富汗,却不受当地机场条件的限制,这些特性可能使它成为美军跨洲战略空运的首选手段。
据悉,飞艇制造商“世界航空公司”1月4日首次公开这种代号“塘鹅”的巨型飞艇照片。它由美国宇航局和五角大楼共同投资研制,目前已经完成原型机的建造,将在未来几个月之内进行首飞。尽管历史上的飞艇出现年代比飞机更早,但这种名为“塘鹅”的巨型飞艇大量吸收目前已有的先进技术,其主要骨架由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并采用高科技的浮力控制设备,与过去的飞艇不可同日而语。
据介绍,“塘鹅”尽管自重才16吨,但载重却能达惊人的66吨,这与C-17战略运输机执行跨洲飞行时的载重能力相当。而且飞艇的结构与现代运输机相比简单得多,“世界航空公司”研制和建造“塘鹅”巨型飞艇的费用总共才3500万美元,相比之下,印度购买C-17战略运输机的单价却高达5.8亿美元。
此外,由于飞艇升空后不需要额外动力就能保持漂浮状态,因此“塘鹅”对燃料的需求相对较少,实现跨洲飞行更不是问题。它的出现还填补了战略运输机与海运货船之间的空白。战略运输机的使用成本太高,大规模运输往往需要依靠海运。“塘鹅”飞艇的使用成本低得足以和海运相当,而速度却远远超过货船。正是因为这些优点,该项目的执行经理伊戈尔·帕斯捷尔纳克夸耀说,该飞艇将是未来100年全球空中运输的终极解决方案。
美军之所以重视这种巨型飞艇的发展,也不仅是因为它能轻松实现跨洲空运,还在于它对起降条件几乎没有要求。由于飞艇起降不需要漫长的机场跑道和复杂的地面维护设备,“塘鹅”能将货物运往非洲、阿富汗等缺乏地面航空设施的地区,而且“只需要一个沃尔玛停车场大小的空地就可以降落”。
不过,虽然军用飞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其缺陷也很明显。
首先,较差的自卫能力让人担忧。飞艇的外皮通常采用高强度聚酯、凯夫拉材料以及迈拉聚酯薄膜等材料制造,虽可防御地面小型火力射击,但在面对大口径、高射速的防空火炮时就是一个巨大的靶子。体积巨大、机动能力差同样会使军用飞艇的自卫能力变得薄弱,很容易被各种雷达系统发现,遭到战机和地面防空系统的导弹攻击。
其次,由于飞艇体积巨大,在阳光照射下会积累大量热量,且热量的分布并不均匀。这些热量会使飞艇的体积发生变化,飞艇的重心位置也会发生偏移,影响飞艇的飞行稳定,容易导致飞艇的结构疲劳。
巨型军用飞艇能否克服缺陷,走向战场第一线尚未可知。 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