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诗歌艺术气象万千。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等诗人作品成就了唐诗艺术的高峰,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系孙洙所辑。全书选录了70余位诗人三百一十首唐诗。
孙洙字临西(一作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人。生于康熙辛卯(1711)七月初十日,卒于乾隆戊戌(1778)十二月初七,享年六十八,葬景云乡陈湾里。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山东邹平县令,江宁府教授,著有《蘅塘漫稿》。史载孙洙“性颖敏,家贫”。为官清廉,问民疾苦,与民讲学,民感其仁。其终身不改书生本色,老而勤学。
自《唐诗三百首》问世以来,各种刊印本、注释本层出不穷,两百多年来风行海内外,几至家置一编。《唐诗三百首》初衷面向塾学子弟,乃童蒙读本,但因所选唐诗兼顾不同时期诗风特点和诗人流派风格,范围广泛,便于吟诵,精到浅显且具代表性,深受读者喜爱,终成雅俗共赏的一部传统读物。
余幼时恰逢十年浩劫,未能一睹《唐诗三百首》。待云开日出喜获《唐诗三百首》之时,已过启蒙岁月,只能聊作零星吟咏而已。然对《唐诗三百首》的偏爱时至今日依旧,不经意间搜罗的各种版本已有十数种。曾读过坊间刊有配图的《唐诗三百首》,或刻工粗俗或构图简陋,皆未能表达出唐诗之真实意境,实为一大憾事。
乙酉(2005)岁末,余曾酝酿以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遍邀海上画师配画。后因诸多因素搁浅,庚寅(2010)伊始,方案重新启动。历时两年,有幸得到陈佩秋、林曦明、陈家泠、戴敦邦、张桂铭、韩天衡、杨正新、萧海春、韩硕、张培成、卢辅圣、施大畏、车鹏飞、朱新昌、马小娟、朱敏、丁筱芳和何曦共十八位当今海上丹青高手鼎力相助,最终以一百零八首唐诗绘就一百零八幅作品,皆为一时精心之作,可谓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一次盛会。后又承蒙陈佩秋先生和高式熊先生两位前辈厚爱,分别题写和篆刻了“画说唐诗”,为此佳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上海清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中英文对照的《画说唐诗》,将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画说唐诗》与唐诗英文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的牵手是一种缘分,希冀英汉对照、一诗一画的《画说唐诗》可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本文系《画说唐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