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文化中的蛇
福 华
  福 华

  蛇的外形细而长,游动灵活,躲在树木和草丛中的蛇当感受到有威胁目标时会突然发起攻击,它的手段是首尾夹击,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均至。因这种狡猾的攻击手段,中西文化中对蛇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在文章和口语中,我们常将奸险、卑劣的人比喻为“毒蛇”,英语中也将此类人比喻为snake(蛇),snake in the grass(草丛中的蛇)用来指看不见的危险和暗藏的敌人,美国俚语中还将密谋策划的行为称为snake。

  蛇是忘恩负义的代表,《伊索寓言》有”农夫与蛇”的故事,英语中将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称为a snake in the bosom(胸口上的蛇) 。

  俗语“打蛇要打七寸”,意思是不要让它有复活的机会;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有类似的警告,《麦克白》三幕二场中有“scotch the snake(not kill it)……remain in danger of her former tooth”(刺伤了蛇身,还没有将它杀死……留下了它的毒牙的危险)的对白。

  中国江湖和民间上有卖自制“蛇药酒”的,西方则有snakebite medicine(药),一般是指家酿的质量较差的威士忌烈酒;我们突然见到蛇,往往会发出恐怖的惊叫,英语中则有用Great snakes来表示同样的情感;中国古代就有卖蛇者的表演,而美国印第安人宗教仪式上也有手执活蛇或衔活蛇于口的表演,称为snake dance。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红梅闹春
老寿星
“下颏”之忆
李伯元与灯谜
“蛇年”无“立春”
凡尔纳的先见
今宵灯谜
中西文化中的蛇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中西文化中的蛇 2013-02-19 2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