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盼望“大世界”
潘志豪
  潘志豪

  近日,在本市的两会中,“大世界”又成了议论热点。屈指算来,“大世界”在上海市民文化生活中消失竟有十年了!

  前不久,南昌一位朋友驾车来沪旅游,他过去听说过“没有逛过大世界,不算到过大上海”的说法,就询问几个上海青年:到大世界游乐场怎么走?那些青年人一脸茫然,称只知迪士尼、欢乐谷、热带风暴,却不知大世界游乐场……

  真想不到,大世界——这个“阿拉上海人”的“大众情人”,这么快就在上海人中出现了记忆断裂,这让我很是伤感。

  我少年时代就与大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几乎每个月(周日或寒暑假时)都会去大世界白相。我总是在中午12时它刚开门时,花两角钱进入。先照照12面“哈哈镜”,看看自己变成“长脚鹭鸶矮冬瓜”的奇模怪样;然后在十几个剧场里随心所欲地欣赏南北戏曲、电影歌舞、曲艺杂技;还有价廉物美的上海小吃可解馋;直到午夜11时,才带着眼睛、耳朵和肚子的满足感,恋恋不舍地回家……

  再过4年就是大世界的百岁华诞。在其风头最健的时期,每天可接纳游客二万余人次,因此有“远东第一游乐场”的美称。它虽然立足上海,却名声远播全国乃至世界。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大世界擂台”和“吉尼斯纪录擂台”赛,国内外的绝技高手竞相登台,创造了世界和国内众多的“唯一”和“第一”。几十年来,在上海人的常用语汇中,“大世界”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宽泛、生动有趣、光怪陆离的代名词。当年,“白相大世界”无疑是白相上海滩的首选。

  大世界还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之地。大鼓书宗师刘金宝、白云鹏、话剧拓荒者汪优游、顾无为、评弹名家夏荷生、独脚戏鼻祖王无能、有“冬皇”美称的京剧坤伶孟小冬等都曾在此留下踪迹。去年去世的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和滑稽大师杨华生,都在此地起飞成长。

  毫不夸张地说,大世界不仅是国内集娱乐、演出、观赏、博览、竞技、美食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地标型旅游品牌,而且是把海派文化的融合性、宽泛性、平民性熔于一炉的成功范例。

  然而,面对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发展,各色豪华剧场的大量崛起,因循守旧的大世界,就像一位年华老去的红粉佳人,风姿不再。终于在公元2003年,因为“非典”的缘故,顺水推舟体面地“歇业”了。

  不过,当时张贴在大世界门口的告示,只是声称“暂时歇业”。于是“非典”过后,我就盼望尽快重睹大世界的“劫后风采”,不料它却“千呼万唤不现身”。在大世界“歇业”3年后的2006年,我实在难捺思念之情,就写了一篇千字小文《何日重见大世界》。2008年时,见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已经承诺:在2010年“世博会”开幕之前,大世界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谁知直到今日,大世界依然在“沉睡”,不知何日才“苏醒”。

  改造大世界何其难哉!其实,对这个名气响、涉及广、难度大的大世界改造方案,无需秘不示人,以致“养在深闺人未识”;完全可以敞开大门,广泛收集民间智慧,不仅使市民达成共识,还能收获一大堆金点子。何妨一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上海人家
   第B07版:职场方圆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喜贺岁
十年盼望“大世界”
意想不到
梦中忆父
也说绞圈房子
劝人
手谈魅力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十年盼望“大世界” 2013-03-02 2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