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曾是乾隆帝邓尉赏梅之处的吾驾山麓,山上山下尽是梅花,十里香雪海延伸到太湖,数十里幽香不断。“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这是清代诗人孙原湘对香雪海赏花情景的生动写照。这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千姿百态,竞丽争妍。红梅萼红瓣白,绿梅萼如翡翠,白梅银蕊荡漾,墨梅香气袭人,还有“垂枝梅”,“龙游梅”,“送春梅”……许多游客或三五成群地穿行于花丛中,或找一块空地放松心情,或亲朋好友合影留念。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自己差不多每年都来,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吾驾山半山腰,有一处“闻梅轩”。今年,香雪海景区在“闻梅轩”里举办第四届香雪海梅花盆景展。经过人工悉心培育的一盆盆梅花,或苍劲典雅,或曲欹多姿,或疏影横斜,为“香雪海”景区增色不少。
拆墙恢复“香雪海”
光福探梅由来已久。唐朝的陆龟蒙、宋朝的范成大、元朝的倪云林,都曾徜徉光福山水花木之间,留下了众多吟咏佳作。自江苏巡抚,著名诗人宋荦题名“香雪海”后,便有“香雪梅花甲天下”之誉。光福梅花开时,漫山遍野,花光映照,暗香浮动,赏梅人仿佛身临香国仙境,整个光福便是一个“香雪海”的大景区。上世纪90年代起,因梅林日减,光福镇才设立一个“香雪海景区”,建起围墙划定赏梅界线。
拆除围墙,站在路边就能赏尽“满园春色”,这对于一向以门票经济为“命脉”的“香雪海”将是一大严峻挑战。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光福香雪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文娟说,不用进园也能观赏梅花,这一定程度会对景区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然而作为光福“香雪海”赏梅的最佳地,景区还是有着独特的内涵,仍是赏梅的最佳地方,这里除了梅花之外,还有十余方摩崖石刻和造型别致的梅花亭,以及粉墙黛瓦的闻梅阁,“小屋数盈风料峭,古梅一树雪精神”。游客站在吾驾山的半山腰上,从上往下看整个“香雪海”,更能体验“香雪海”的意境。另外,景区也增加了不少特色项目,让购买门票的赏梅游客不虚此行。
征集“香雪海”老照片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这是著名画家吴昌硕的一句写梅诗句。在今年太湖梅花节上,“香雪海”景区推出了征集“香雪海”老照片活动:凡带30年前的老照片参加活动者,留下你的故事,便可获得景区赠送的免费赏梅门票3张。光福香雪村倪巷村民许雪娥拿出了一张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照片。照片里,主人齐耳短发、青涩的表情,背景是吾驾山半山腰的梅花亭。“那年我刚刚24岁。”许雪娥回忆,当年拍照还没有普及,拍一次照片要到镇文化馆去预约。“当年来拍照的时候,山上梅花并不多,但是一到春天大家都喜欢爬山,而这个梅花亭便是大家拍照留念的最佳处。”梅花亭造型别致,整座亭为五角梅花形,其瓦顶、柱、栏、花砖地面均为五瓣梅花瓣状,与周围景致融为一体,象征梅花亭处在梅花丛中。亭顶铸青铜鹤结顶,寓“梅妻鹤子”之意。如今一眨眼就三十多年过去了,照片主人也当上了外婆。
通讯员 许文清 洪旷达
本报记者 张智颖
又讯(记者 梅璎迪)第十七届苏州太湖梅花节暨第十二届太湖之春旅游月将于3月23日结束。期间,游客除到苏州吴中区著名的“香雪海”、“林屋梅海”欣赏梅花外,还可参加各类活动。
这些活动有:系梅寄思 景区设许愿树、许愿墙,供游客挂许愿瓶,写许愿词;梅林寻宝 游客若发现梅林里的“福”袋,便可参与抽奖;我与梅树同成长 游客一年花180元可认养一棵梅树;与梅同喜 名字中有“梅”字的游客可免票入园。另外,三八妇女节当天,“香雪海”等景区还对女性免费开放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