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有条新闻令人眼睛一亮,说的是金山工业区举办外来务工者联欢活动,干部台上表演,职工台下吃饭。此事成了新闻,说明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并不多见。但不管怎么说,这条新闻是对干群关系状况的一种反思,表明了对和谐平等人际关系的期盼。
这个话题勾起了我的一些并不愉快的记忆。
有一次,笔者曾经采写过的一位残疾姑娘,邀我参加本市一个有她演出的活动,看看她的表演。姑娘只有一条腿,靠勤学苦练弹得一手漂亮的古筝,我早就想见识她的技艺,便欣然前往。
这是个联欢类的活动,请来的一些相关的领导、干部和嘉宾,围坐在十多张酒桌旁,边吃边观赏节目。舞台上,是残疾人的文艺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演员们尽管饿着肚子,却演得非常虔诚卖力,有的甚至汗流浃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台下的“特殊观众”们并不怎么领情,只顾推杯换盏,神侃海聊,甚至大声喧哗,根本没几个在看演出!也就是说,辛苦排练、认真演出的残疾人演员,并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在喝得红光满面的“主角”们眼里,他们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笔者有“幸”在台下对酒当歌了一回,但有点后悔此行。归途中,依然沉浸在演出兴奋中的残疾姑娘,令我无语,甚至忘记了对她演出作评价。一路上心里老在嘀咕,我们有些领导或干部,对弱势群体或普通百姓,貌似亲和、关心,其实他们仅仅是在“工作”而已,骨子里是缺乏真实感情的,内心与群众并不平等,其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一不小心便会暴露无遗。
干群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有的涉及面更广、影响更坏。记忆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十多年前的一个“五·一”劳动节里,某公园大草坪上那场缩头无尾的文艺演出。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气温较低,而准备演出的群众演员衣着单薄,佝头缩颈,尤其是化了妆、裸胳膊光腿的娃娃演员们,一个个冻得可怜。大草坪上密密麻麻的观众,也在舞台下冒雨翘首以待。但是,预定时间早过了,演出迟迟不开场,成千上万人在等待一个尚在天上飞的大领导。
在无数望穿秋水的目光里,在人们的种种不解和议论纷纷中,那位领导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演出总算开始。但领导不宜在雨中久留,当他屁股没坐热便匆匆离开后,刚刚开始的演出也突然宣告结束,戛然而止。
全场哗然。
此事兴许不能多怪那位领导的,日理万机不一定了解这边的情况,飞机误点仍马不停蹄赶来也属不易。问题是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领导的身边人是干什么吃的?有没有顾及到那么多人冒雨空等的感受?如果管事的有一点点群众观念,心里再多装些人,考虑得周全、灵活一些,也不至于让草民失望、给领导吃“药”哇!
话说到这份上,笔者想赘言的是,那些群众不满意、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干部队伍形象之事的发生,固然与某些当领导的素质和自律缺失相关,但在大量的情况下,更与围着领导转的许多官场规则和套路息息相关。热衷于这些潜规则的人,一脑子的官本位,眼里没群众,心中无百姓,遇事只知溜须拍马博领导高兴,一味地唯上、扰民,长此以往容易“宠”坏了领导,祸害领导。做领导的要想不吃“药”,少吃“药”,看来还得多长个心眼,不能听人摆布轻易入了“套”。
回头再看金山工业区的那桩新闻,觉得我们实有必要为它大声叫好了。好就好在那里的一些领导和干部,心里装得下群众,自觉转变作风,重塑着正常的干群和上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