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标准 未必针对PM2.5
相比在欧美国家“水净”的使用率达70%-90%、“空净”的使用率达30%-40%,上海人家的净化类家电普及率还是严重偏低。
人人都渴望好空气,人人都想喝纯净水,可为什么净化器难进大众购物车?记者调查发现,以空气净化器为例,有“静电吸附”“臭氧杀菌”“冷触媒”等等不一而足,几乎个个都强调可以对抗“PM2.5”。貌似高深的技术原理免不了让不专业的消费者犯嘀咕:“这个和那个到底有啥差别?”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有关专家提醒:目前我国颁布的《空气净化器环保认证规则》的相关数据规定主要针对PM10,对PM2.5没有针对性。而且,这一规则只是功能性标准,并不像安全性标准一样强制执行,是否每家企业都能做到,还要打问号。
问价格 3年后或将“对折”
净化器块头虽不大,但价格普遍在5000-8000元区间。考虑到水净化器使用半年后还需要换一次滤芯,而一个滤芯的价格约为整机售价的三分之一,那么算下来的后续投入就更大了。
“今年以来净化概念流行,拉近了净化器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是消费者愿意为健康‘埋单’,接下来就要看净化器的价格实在不实在、服务跟不跟得上了。”上海交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指出。上海苏宁总经理范志军认为,今年申城或将进入净化器消费元年,伴随市场规模极速扩大带来的“量升价低”,未来3年内空气和水净化产品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行,预计每年可降15%-20%左右;3年后沪市净化器价格基本“腰斩”,而型号将达到现有数量的二三倍。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