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徐俭认为,国际课程的经验不能照搬,但给国内教育带来不少思索和启发——
启发1 创新从小处入手
世外中学MYP协调员汤红宇介绍,个人设计围绕5大领域展开探索,分别为学习方法、社区与服务、环境、健康与社会教育、人类创造。作业形式多样,一件原创艺术作品、一篇论文、一篇文学虚构作品、一项创新科学实验、一个新的学生社团……只要能体现自己的探索和发现,都可以。每名学生可在全校老师中寻找一名导师,导师不会定选题,但是,会帮同学们细化选题,找到切入点小、容易上手的题目,避免泛泛而谈——而这恰恰是青少年在创新活动中最常见的误区。
女生林方在历史课上找到有趣话题,“为什么哥伦布的船员中很多人得了败血症,但是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却没有船员得这个病呢?”搜集大量资料后,她发现东方船员食谱中有两样独特食物——豆芽和茶叶。它们含有大量维生素,是败血症的克星。经过实验,林方证实了自己的想法。日本女孩竹内莉美擅长敲架子鼓,她请妹妹做模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供零基础者使用的架子鼓视频教材,也真的让妹妹学会了敲鼓。
女生张梦欣的个人设计项目则是一场给山区孩子的慈善音乐会。她和音乐老师用全校师生捐赠款项,购置了25只口风琴、1台电子钢琴、1架手风琴,送到大别山。她花两天时间,教孩子们演奏这些乐器。听着孩子们结结巴巴吹出《天空之城》的旋律,张梦欣感叹,“不仅是完成一份作业,我也找到了爱与奉献的力量。”
启发2 让学生学会担当
搜集布展资料,联络专业布展公司搭台、向全校发出参观邀请,用光零用钱和奖学金……当黄洁琪一个人完成这场水危机展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赞叹,这是不少成人都很难完成的任务。为了增加参观人气,她不仅准备了主题演讲,还自制了明信片和各类纪念品,开通专用邮箱,吸引大家通过回答问题,赢取小礼品。
黄洁琪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喜欢也很擅长使用制图软件,但开始做了之后,却遇到不少问题。起初,她从网上下载了不少精美的图片,但导师提醒她图片有版权。于是,她每找到一张图,都给作者发电子邮件征求意见,得到回复方能使用。自己每天花在筹备上的时间都要超过两小时。黄洁琪想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些海报,增加立体感。导师同意了,却“袖手旁观”,把和总务老师沟通的任务交给了小姑娘自己。
汤红宇介绍,“个人设计”项目强调学生的个人沟通和组织能力,学生不仅要交出最后的作品,还必须记录每周进程,完成过程手册。导师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提醒,而不是包办。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