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方夜谭”
邵宁
  邵宁

  昨天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28年不留作业,其实不难》,报道了沈阳市铁路五小的教改实践成果。新闻被众多网站转载,在微博上也成为一大热点。新华网转载的标题是:“28年不留作业,天方夜谭?”

  小学没有家庭作业,便被称为“天方夜谭”,实在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悲哀。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中小学生,无不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朋友的儿子在上海西区一所公办名校上一年级,每天作业要做到晚上9点。小学生拖着拉杆箱上学,早已见怪不怪。二年级开始近视,身材不是胖墩就是豆芽菜,体能越来越差,想象力和创造力渐渐消弭。

  上海的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喊“减负”。多年前,市教委就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没有回家作业,没有期中考试,评价采用等第制。但是,看看周围的孩子,甚至在以“愉快教育”著称的小学,没有一个是不需要做回家作业的,也没有一个拿回来的卷子上不是百分制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沈阳市铁路五小的实践,让人惊讶,更值得敬佩。28年不留家庭作业的结果,不是教育质量的降低,而是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毕业生,初中抢着要。28年不留家庭作业的背后,是一种追求、一种自信、一种坚持。

  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过,重复练习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画不上等号。而不留作业的背后,则是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最近,北京也公布了“史上最严的禁作业令”,一二年级禁止留回家作业,三四年级回家作业不超半小时,还公布了举报电话。

  不留回家作业,不仅仅是要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更是要保证孩子运动、游戏、观察、阅读和胡思乱想的时间。试想,从小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连胡思乱想的机会都没有,长大了怎么会有奇思妙想,怎么会有创造力?

  上海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教师素质高、教育理念新、教学手段多样而自豪。然而,对比沈阳铁路五小和北京的“禁作业令”,在教育改革方面,上海已然落后了。真心希望上海也能有一所小学出来尝试:回家作业没有,教学质量不降!真心希望若干年后,小学不留回家作业,不再是“天方夜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特稿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集
   第B1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
   第B21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22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3版:职场方圆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闲话
   第B26版:市场之窗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2版:广告
若长江无鱼,我们愧对子孙
“天方夜谭”
老外高架便溺执法应一视同仁
杀马特遇上小清新
被空气逼改行
让出租车广告收益归到乘客
新民晚报评论A05“天方夜谭” 2013-03-27 2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