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科学
民以食为天。吃,包含了大大的学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严世芸教授指出,合理饮食的意义在于保护脾胃,为此,要把握两个关键词,“饥”和“淡”。“饥”,指的是还没肚饿的时候先吃,尚未嘴渴的时候先喝水,少食多餐。“淡”,并不意味着只吃素食,这会造成营养不全,而是要控制糖和盐的摄入。
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饮酒同心血管疾病有没有关联呢?“酗酒伤肝,但适量饮酒,有益身体。”此言一出,引发市民的兴趣,有人现场提问:“严教授,您平时喝酒吗?”严世芸教授笑言,“我常常喝,但喝的不多,以黄酒为主。”原来,适量饮酒能对血管内膜起到保护作用,而根据研究,黄酒比红酒更有利于健康,但由于黄酒中含有焦糖,糖尿病人不适宜饮用。同样,饮茶有利尿、减肥的作用,但饮茶不宜过浓。
严世芸教授同时建议,患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不利于稳定血压,还会提高血脂。
救得及时
当马季、古月、罗阳、陶伟等名人的照片相继出现在现场大屏幕上时,现场一片叹息声,他们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猝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刘中民教授展示了一组惊人的数字:我国全年约55万人猝死,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而其中50%都是因为心脏疾病。
心源性猝死的头号元凶是冠心病。当疾病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医学上将意外发生3分钟内的急救称作“钻石时间”,4-20分钟称为“白金时间”。
在医生没赶到前,身边人如何应急抢救患者?刘中民教授邀请两位医生上台,在人体模型上演示了徒手心肺复苏术,“按压位置在胸部两个乳头的中间位置,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按压。”
此外,长期坚持服药,也是远离心肌梗塞的生活常识。刘中民教授给出以下建议:只要没有禁忌症,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在国外称为“青春药”;降血压药也要长期规律服用;家人可为心脏病患者准备随身携带急救药片,老年人佩戴重大病史小卡片。
动得合理
众所周知,运动的最大益处是预防肥胖,而肥胖人群恰恰是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运动,从事哪些运动,这个度如何把握,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给了不少建议。
陶璐娜介绍,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运动时用鼻吸气,不要长时间憋气。老年患者要学会掌握运动强度,不宜长时间低头、憋气、下蹲、弯腰。
那么,运动时间多长最合理?其实,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一份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每周走路两个半小时,中速走,每次微微出汗,可以争取多活七年的时间。陶璐娜还给现场年轻人提醒,“老年人锻炼时年轻人最好陪一陪,以防运动过度出现意外。”
本报记者 陶邢莹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