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于莺辞职
发人深思
邵宁
  邵宁

  微博上有215万粉丝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辞职了。

  医生的流动本属正常,但于莺的离去却发人深思,因为折射出了公立医院体制上的弊端。

  学历读到博士、工作十多年,为什么还要离开北京知名大医院?于莺说一个原因是“不愿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确实,时下各大公立医院片面地以科研成果、论文数量来考评医生,如果只钻研临床医术,哪怕医疗水平再高也评不上职称,没什么前途。可是,病人究竟需要一个医术精湛的好医生还是一个著作等身的“科学家”?

  于莺辞职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想当炮灰。因为“超级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多,但病房增加有限,就造成住院越来越难,很多病人被“困”在急诊室,容易和医生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外界认为是医生太冷血,急诊科医生就成了炮灰。

  最近,本市一家以儿科出名的三甲医院,招聘儿内科医生,竟然乏人问津。究其原因,不光是因为儿科医生工作辛苦,病人多、要上夜班,更重要的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患儿不会表述病症,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而一旦诊疗欠妥,便会遭致家长的误解,甚至拳脚相向。一些儿科护士经常被家长威胁:“如果一针打不成,我就扇你!”这种情形,导致儿科医生流失严重,而儿科医生的匮乏,最终遭殃的还是患儿和家长。

  人民日报不久前刊文指出,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两点:看他们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看他们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教师和医生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哪怕两国交战,都不会加害医生。因为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就没有人类的繁衍。

  而在当今中国,医生被打被骂是家常便饭,被砍被杀,也时有发生,让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汗颜。而求医问药之艰难、昂贵,也让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对医生来说,工作强度过高、压力过大,年轻医生要在“科研考评体系”中苦苦挣扎,都使得医患矛盾这个死结越打越紧。

  如何让医生得到应有的尊严,病患得到良好的救治,这条路还很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读者之声
   第A24版:移民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升学指导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冀望污染环境罪纠正政绩观
于莺辞职 发人深思
老白
救护车“无车可派”莫再度上演
另辟蹊径
宁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于莺辞职
发人深思
2013-06-19 2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