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宁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林霏开
  林霏开

  妻子参加话剧《万尼亚舅舅》的排练,深夜回到家,睡觉已过次日1点。早晨7点半,窗外忽然传来高音喇叭嚷嚷。被吵醒的她,气愤地立刻打110。不到5分钟,有2名巡警上门来了。警服雪白,精神抖擞,说话非常和气。可那会儿该死的高音喇叭居然不吭声了。可不是我们“谎报军情”哪,巡警离开不一会儿,高音喇叭又响起来了。

  我家住在延安中路上海展览中心附近,长年累月为展览中心的喇叭噪音所苦。苦的可不止我一家,因为这一带是居民密集之处。最可怕的是像防空警报那么响的“叮咚!叮咚!”之提示声,提醒展览中心广场上的商户,到哪里去干什么,今天该撤摊了,等等。附近居民关了窗也无法在室内安坐。有一回居然夜里10点半还大声广播。我们向静安公安分局反映,他们派人去看了,谁知道,有时喇叭又停止了,很难“逮住”。分局教我们:喇叭一响,打110!我们如法炮制,多次下来,果然有效。“叮咚”声较少听到了。想到我们为噪音的小事,屡屡“调动”盗贼之尅星“出警”,心中很过意不去。但也深感,110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他们是城市安危之所系。

  2位巡警告别时说:“估计声音来自展览中心。市里今天搞健身活动吧,我们是不能管的。”是的,如果是商业展销,他们可以干涉。如果市有关部门搞活动,“你们老百姓可以提意见,我们就不好说了。”

  星期天,居民装修都一律停工,“搞活动”居然可以在清晨7点半就用高音喇叭扰民?我决心探个究竟。骑上助动车,来到展览中心对马路,只见广场上彩旗招展,满是年轻人,一队黄衣,一队红衣,等等。塔楼上的蓝色横幅,大字写着“2013城市坐标……”沿街搭起一座座门洞,上标“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最醒目的标语是:“城市魅力”。附近还停着灯光闪烁的警车,确实有“搞活动”的气派。

  “城市魅力”?我觉得真是极大的讽刺!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不能杜绝高音喇叭?休息天一早把居民都吵醒,这是什么“城市魅力”呢?联想到我们的许多公园,都不再维护宁静的自然景观,而是听凭吹拉弹唱乃至商业营销的鬼哭狼嚎整日泛滥,管理者究竟在哪里呢?满街的汽车喇叭声,管理者为何缺位呢?无视对市民生活“空间”的侵犯,是不是满脑子想的只是“挣钱”,或只是表面繁荣的虚假“政绩”呢?

  宁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但愿领导同志能读到此文,并教育所有的公务员克己律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读者之声
   第A24版:移民招生/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升学指导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冀望污染环境罪纠正政绩观
于莺辞职 发人深思
老白
救护车“无车可派”莫再度上演
另辟蹊径
宁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宁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2013-06-19 2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