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确实是。小贝所到之处,给人的印象就像检阅仪仗队。公众面前,他只需挥一挥手,笑一笑,便大功告成。就这活,谁不会?
八年前,小贝随皇马来过一趟中国,但那会他至少还要惦记上场比赛,蛮辛苦的。现在,小贝正式退役,不踢球了。哦,对了,上阵子在北京,他甚至是穿着西装皮鞋,秀了两记脚法。
小贝现在的身份,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及中超联赛推广大使。但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他在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行程就能发现,小贝先生已经程序化了———谈到城市,他总是说“很特别”;谈到球迷,他总是说“很热情”。来来回回,绕不开这几个词,无一例外,而且不管什么问题,小贝最终总能套到青少年足球上来,真是省事省到家了。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他那永远迷人的标志性的微笑。
给人什么感觉?至少我脑子里蹦出两个词,一是机器人,二是蜡像。
是的,小贝的所有程序就像都是设计好的一样,甚至在各地的流程都大同小异:出席发布会、见小球员、参加晚宴……如今的机器人技术已经相当先进,花点心思造一个“小贝机器人”也不是没可能,最多再加一个遥控器——说“你好”,A键;说“热情”,B键;笑,C键;挥手,D键……
如果觉得机器人科技含量太高,成本比较大,改做蜡像也不错。对,台上的小贝是不是就像一尊活蜡像,嘴角上扬,固定不变,永远定格?
机器人和蜡像能干的活,换谁上都行。可小贝真的这么好当吗?
小贝各地的安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接见青少年球员。当孩子们踢球时,小贝站在场边,像一个观众那样看着,最多脚痒时上去参与“混战”。这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也许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增加曝光度,但又能有多大作用?
中国足球当然需要推广,给更多人带去足球积极阳光正面的形象,但走过场、搞形式肯定达不到这种效果,甚至会起副作用。花几千万让小贝来中国,绝不是请他过来签签名、合合影的,何况能签名合影的绝大部分还是关系户。
不能苛求小贝,能看得出他已经非常尽力、足够配合。在直逼36℃的高温天,在如此疲惫不堪的行程下,要自始至终表现得大方得体,普通人尚且难以做到,何况对一位拥有超凡影响力的国际足坛巨星。而公众面前的小贝,永远那样绅士、和善、亲民,甚至看不到半点不耐烦。
小贝足够好,他是好球员、好偶像、好父亲,只是我们不善用。如果行程安排不是紧凑到让人难以喘气,如果接待方少一点各种各样的特权关系户,如果我们在心里把他当成一个球员而不是一个演员……
小贝先生还会再来的。期待下一次,“有贝而来”能真正变成“有备而来”。本报记者 关尹
相关链接
■行程五步曲
1.参观俱乐部
2.媒体见面会
3.领导座谈会
4.校园足球行
5.招待晚宴
■五个关键词
1.城市很“特别”specia1
2.球迷很“友好”nice
3.感觉很“兴奋”excited
4.中国足球有“希望”good future
5.做大使很“幸运”1ucKy
■现身三特点
1.迟到至少半小时以上
2.早退原本预计的1小时活动至少缩水一半
3.饥饿晚宴上由于签名合影要求太多,很少进食
■着装三要素
1、西装领带哪怕站在36摄氏度高温下的球场上
2、白衬衫在南京时品尝小笼汤包不慎将汤汁滴落在衬衫上,立马上楼更换了一件新的白衬衫
3、黑皮鞋即便是在表演任意球时也用黑皮鞋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