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考场里,收卷铃声响起,数学大题都没做。相似剧情,反复在梦中上演,惊出好几身冷汗。
睁开眼,长舒口气,庆幸一切不是真的,告别数学考卷早已多年;感伤同时袭来,再也回不去了——那些奋战题海的日子,那份解出答案的欣喜,连同那些逝去的青春。
又到一年毕业季,是我们这些过来人怀旧的好机会,今天索性回到小学,聊聊应用题。
首先想到的,是那道常被吐槽的“注水题”:泳池里有两个水管,一个进水,一个出水,两个一起开,多久注满池子?
相信有不少人愤而扔笔,然后怒斥:“什么注水题?是不是出题的人脑子注水了?哪个水池会一边进水一边出水?题目太无聊,浪费水资源。”
跟风批判者众多,我也曾是其中一员,继而扩大打击面,觉得多数应用题不合逻辑,无“应用”可言。走红微博的“五大奇人”皆可作证——边注水、边放水的疯狂泳池管理员;匀速行驶、从不晚点的劳模火车司机;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诚信工头甲和乙;总喜欢把鸡和兔装进一个笼子的奇怪老农;提早出门,却故意放慢脚步,等哥哥赶上的傲娇小明。
后来我渐渐发现,屡遭诟病的“无聊泳池”其实并不无聊,就潜伏在我们身边某个地方。
它有时是一座城。暴雨倾盆犹如注水,城市排水系统负责出水,一进一出,同时发生。算不清这笔进出账,只能去大马路“看海”。
它可能是一个病人。手术台上边流血、边输血,再正常不过。一旦算错,性命攸关。
它还会变成一款新网络游戏。推广期内,吸引新客户,同时流失老客户。投入推广费,赚取会员费,收支之间,拿捏不好平衡,就得亏本。
看似可有可无的冗余过程,换个环境,却成了绕不开的关键环节。
应用题有些冤。牢骚满腹的人,当年多半被它难倒过。答不出,就怪题目差,有失公道。
“应用”的魅力,就在于训练逻辑思维,学会举一反三。题干本身是否天衣无缝,并没那么重要。当然,如果数学老师在课堂里能结合上述例子讲解,一定会让应用题更讨人喜欢。
最后稍做澄清,身为资深数学课代表,开头描述的白卷画面纯属梦境,在真实世界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