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负责此案的民警介绍,孩子的母亲乐某有吸毒史,去年因吸食毒品被治安处罚,因在哺乳期,行政拘留不予执行;孩子的父亲今年初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抓,正在监狱服刑。
近年来,随着冰毒等新型毒品取代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主流之后,吸贩毒人员每年以惊人速度增长。据警方统计,上海目前已经发现并登记的吸毒人员为6.7万人,其中本地吸毒人员达到4.4万人,且近5年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不断增长。去年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共查处吸毒人员16725人,其中吸食海洛因的占查处总人数的21%;吸食冰毒的占查处总人数的73%。
新型毒品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据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负责人介绍,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结构性损害。每吸食一次冰毒等新型毒品,人的大脑皮层就会形成一处水泡,水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处疤痕。许多长期吸食冰毒者的大脑千疮百孔,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研究表明,82%的吸食者即使停用8至10年,仍然有精神分裂症状。
“鸦片、海洛因等传统的麻醉药品对人体主要以‘镇痛’‘镇静’为主,而新型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溜’了‘冰’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惹事’,他们静不下来。”
正因如此,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了获取毒资而去杀人、抢劫、盗窃;而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
近年来,因为吸食新型毒品引发的自残、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因精神失控引发的暴力犯罪和公共安全事件也屡见不鲜。某种程度上说,吸食了新型毒品的人接近于“武疯子”。疯狂状态下的男女还极易发生越轨行为,引发性侵害和集体淫乱,破坏家庭结构和社会伦理。此外,毒品还在侵蚀一些社会的基本规则,近年来“毒驾”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出现营运车辆司机吸毒后载人上路的事件。
禁绝毒品,靠打击远远不够。类似虹口分局侦破的这起百公斤大案,上海几乎每年都会破获一两个。据警方透露,上海去年共侦破毒品案件3080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3436人、缴获各类毒品467公斤。
相比之下,今年的数据更加惊人——今年1月24日至5月20日不到4个月时间里,上海警方已侦破毒品案件1536起,缴获各类毒品350公斤、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698人。其中1公斤以上案件50起,100公斤以上案件6起。
禁毒不仅是打击刑事犯罪,也是对社会秩序的重塑。今年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这个“参与”非常重要——新型毒品的特点,决定了其易沾染、难戒断,需要全社会的宣传普及和共同警戒;治疗时,新型毒品更需要心理治疗和精神治疗,而非以往单纯的“生理戒毒”,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少一些歧视和冷漠,更多关爱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