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8: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沈立强访谈录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国际金融中心须具备“软实力”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沈立强访谈录
谈璎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沈立强 龚行 摄
  人物简介

  沈立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现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上海市城市金融学会会长、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国际商会副会长、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从事金融工作三十余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客座教授。

  企业介绍

  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产规模达1.3万亿元,占到沪上银行业的七分之一,实现经营利润220亿元,贷款不良率0.595%,连续十五年保持下降,资产质量稳步提高。

  作为沪上最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在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未来将继续努力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共同问题?

  您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有何期待、建议?当前哪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答: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经率先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认为,关键是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金融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带动“四个中心”的全面实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核心,金融机构则是主体力量,机构依托市场,市场集聚机构。一是要从功能入手完善市场体系,在目前市场完备性和交易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的有利条件下,紧密契合国家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深化,以资本市场建设为龙头,着力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能量,不断丰富新产品、新工具、新平台,引进国际市场运行惯例和交易机制,吸引更多境内外投资者,打造人民币创新、定价、交易和清算中心。二是从平台入手夯实服务源头,培育和引进更多优秀的功能性总部、总部型、平台型机构,提升金融机构能级,加强机构和市场的互动演化,催生和集聚更多的金融服务新业态,打造以机构为主导、以市场为载体的大金融服务平台,加快解决由于决策、经营和客户市场分散错配导致的金融服务瓶颈,做到经营决策更及时,资源配置更便利,整体服务更到位。

  金融服务力争“无缝衔接”

  问:国际化是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您认为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提升国际化水平,更好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答:“四个中心”的共同特征是“国际化”,也就是要有配置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能力。

  要在国际视野中推动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品牌,客观上要求也决定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方向,只有着眼于金融的全球拓展,匹配于经济的世界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核心引领作用,以金融全球化丰富经济全球化内涵,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

  要在服务渗透中打造枢纽。加大金融机构跨区域、跨境经营力度,不断拓展上海金融业经营地域和辐射范围,增强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能力,通过服务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服务跨国总部经济发展,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境内外要素流动的中心枢纽。

  要在整合联动中提升地位。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深化沪港联动,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把上海打造成在岸人民币中心,形成离岸和在岸市场相互协调、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探索与境外金融中心、市场组织的竞争合作新机制,强化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

  打造“先行先试”主基地

  问:近年来工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成绩较为突出,您觉得金融创新对于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方面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金融创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中心引领“四个中心”建设的最核心动力。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部门,是信息总汇、资金枢纽,在了解产业信息、把握产业关系上具有天然优势和便利。可以说,金融市场就是一条产业链、一个价值网络,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突出先行先试优势,尤其要在准入机制、自主创新权限等创新的管理问题上下功夫,要坚持“法无禁止即自由”,有失败容忍意识和免责保障措施,把上海打造成先行先试的主基地、新型金融服务能力的孵化器、金融创新推动其他产业转型发展的试验田。

  突出产业融合优势,强化“创新为先”的战略理念,将金融创新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货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水平,打造产业金融、航运金融、贸易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的升级版。突出风险管理优势,主动应对“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产业转型、市场融合和企业全球化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构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行十分注重创新,给金融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并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百姓生活难题解决、生活品质提升及企业经营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网络供应链融资和“收款管家”等多元化、个性化产品创新推出,在缓解企业资金难题、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等产生了显著效果;芯片卡、逸贷信用卡、十币种信用卡等产品的创新推出和应用推广,有效满足了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费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短信手机银行,WAP手机银行,iPhone手机银行,Android手机银行,iPad个人网银,微软、苹果、火狐、谷歌等多个浏览器版本的个人网银,基于W1NDOWS8操作系统平板电脑的个人金融便携式营销服务终端等移动金融产品的推出,较好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便捷化银行服务的需求;针对小企业金融,研发推广“行家”、“聚金”系列理财品牌,形成中小企业客户“创业助手”、“启明星”品牌,打造企业金融@家、金融e通道等网上银行平台。我行还成功发行上海闵行中小企业集合中期票据,作为全国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发债项目,获上海市金融创新奖。

  人才培养坚持“量质并举”

  问:有观点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须具有软实力,银行软实力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人才和信息是打造不可复制竞争优势的重要生产要素,国际上综合竞争力强的金融中心城市,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和最先进的信息平台。可以说,没有一流的人才和信息网络,就称不上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

  从人才来看,上海金融人才增长迅速,但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端人才和行业专才较为稀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深化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坚持“量质并举”,跳出行业樊篱来考虑金融人才的问题,从引领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培养人才,从产业需求导向出发去集聚人才,突出新业态及高精尖领域专业人才以及复合型、跨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破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瓶颈。

  从信息来看,上海在硬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软件方面尤其是信息的有效利用上,与成熟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不断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共享、整合和利用,打造跨市场、跨行业、跨国界的金融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产品电子化、业务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服务平台化,把科技硬优势转化为竞争软实力。

  (本报记者  谈璎  整理)

  主要观点

  金融改革深化的本质要求是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金融中心建设不只是自身发展,要更加注重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引领,引导资金等各类要素资源向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领域流动。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内外部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持企业战略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探索融资新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手段,打造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债权十股权”、“投行十商行”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做强科技金融品牌,提高上海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海上拍案/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东方大律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民生上海
   第A34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A35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A36版:民生上海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地产资讯
   第A39版:美食大观
   第A40版:美食地图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热点聚焦/2013陆家嘴论坛
   第B03版:热点聚焦/2013陆家嘴论坛
   第B04版:浦江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05版:2013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
   第B06版:浦江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07版:2013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
   第B08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手绘地图/2013陆家嘴论坛
   第B17版:手绘地图/2013陆家嘴论坛
   第B18版: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19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20版: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21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24版: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25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26版: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27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28版: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
   第B29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30版:专版
   第B31版:2013陆家嘴论坛/金融城夜话
   第B32版:精彩回顾/陆家嘴金融城
建国际金融中心须具备“软实力”
新民晚报金融城夜话/2013陆家嘴论坛B18建国际金融中心须具备“软实力” 2013-06-28 2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