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2013年07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足感”来自小铃铛
——记沪上“另类收藏家”叶坚华
乐梦融
■ 叶坚华与他收藏的部分铃铛 图TP
  铃铛的历史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虽说并不“名贵”,但上海人叶坚华却对此物情有独钟。经过近20年积累,他搜罗到古今中外各种款式的铃铛上千件,开辟了杂项收藏的新种类。7月24日至8月7日,500多件藏品在静安区陕西北路600号“叶坚华铃铛文化展”上展出。

  日积月累藏品丰

  “铃”,响器,体内垂一小舌,摇动发声。“铛”则形容撞击金属等器物的声响。走进叶坚华的铃铛收藏展,顿有美不胜收之感。这里有明清铃铛、民国铃铛及五湖四海的特色铃铛……声音、形制、工艺各有精彩,每枚铃铛背后都有个收藏故事。

  因为工作关系,叶坚华经常出差,无论国内国外,每到一地,他都要刻意求购铃铛,从上世纪90年代积累至今,藏品日丰。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铃铛,叶坚华查遍了自己的收藏后得出结论,古代中国铜铃铛无外乎四种形状,第一种是葫芦型的,下面一般有四个小眼,大多是素面无纹饰。第二种是扁圆形的,大多带虎头纹饰和文字。第三种是冠帽形的,这种铜铃铛数量比较少。第四种是喇叭形的,大多数带文字纹饰。

  “铃铛的形状特点是圆。圆,象征着胜利、团结、权力、祥和,中国历代崇尚惟圆是大、惟圆是美。而近现代其形态更是千姿百态,拟人形、拟物形的铃铛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此外,铃的发音通‘灵’,讨得好口彩。”

  独辟蹊径立“门户”

  业余时间,叶坚华的乐趣就是去古玩市场淘宝,托亲朋好友代购国外的铃铛,上网了解铃铛的趣闻轶事,探究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暂时没有在国内遇见“藏友”,叶坚华的收藏研究显得“独门独户”,此次展览,他将自己的藏品分成了20个系列,并以材质(金、银、铜、铁、木、瓷、玻璃、皮革、水晶)、用途(乐器、工具、法器、饰品)、国别、形状、款式等进行归类。遇到不解之处,则四处求教方家。

  若干年前,叶坚华在山西收到一枚黑色的环状铃,研究后才知道这种名为“虎撑”的铃铛“来头”不小:传说唐朝时,孙思邈看到一头老虎被骨头卡着咽喉,于是用扁担上的铜环撑开虎口,为虎拔刺。此后虎撑成为郎中行医济世的标志,铜环也被改造成一个小型的手摇铃。

  叶坚华介绍说,他研究后发现,我国铃铛产生的历史,几乎可以穿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诗·周颂》中有:“龙膝扬扬,和铃央央。”体现军旅之气势;每遇大祭祀,即“鸣铃以应鸡人”。在中国史书中,凡是有关铃铛的记载,叶坚华都默记于心。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认为,在他所知的藏家中,收集铃铛跨度之大、门类之全,非叶坚华莫属。

  娱情养性应提倡

  叶坚华收藏的铃铛,最昂贵的也不过2000多元。比起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的书画收藏,叶坚华认为自己的收藏是个娱情养性的“偏门”。在他看来,收藏不应着眼于经济价值的大小,独到的眼力和持久的研究才更可贵。在研究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藏品,此种乐趣会令收藏者倍感富足。

  吴少华很赞同叶坚华的收藏观,他说,上海正举办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收藏大展,鼓励市民秀出既有特色又少见的“另类收藏”,叶坚华的收藏充分展示了“海派收藏”的多样性。“任何收藏品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铃铛从新石器时期就存在了,至今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历史上的铃铛,功用涉及劳动、宗教、音乐等。当今生活中,它的使用功能逐渐退化了。铃铛虽小,但它的历史内涵却不小。”

  “当下,很多人把收藏与艺术品投资画上等号,这并不完全正确。收藏品的价值是多元的,藏品的经济价值并不是收藏价值的唯一体现。艺术品投资不是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担的,而像叶坚华那样玩收藏,一样可以收获快乐。”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家装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富足感”来自小铃铛
人人可玩艺术收藏
李再耀“耀”奥尔维托
“音乐顽童”眉毛挂汗
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1“富足感”来自小铃铛 2013-07-28 2 2013年07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