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题跋,一般指书、画和书籍上的题识之词,是一种书写在书画、碑帖和书籍前后的特定文字样式。题跋一式,犹正篇之前缀后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足部》上所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即此之谓。概而言之,高水准的题和跋,往往得撷取重点、言简意赅和互为表里之要。此中,或光扬原本意态,或寻绎主体精神,皆可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
通常,题跋文字在构思写作之前,当细审正篇(作品)的主题内容,深入了解作者寄托之所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方能节节推敲举一反三,继而考虑题识文字的谋篇布局及行文规模。
题跋之作要求措辞得当不尚空谈,无话则短有话则长。所忌者措辞晦涩多生歧义,因此,言简意赅叙述明晰,或为题跋一体的基本要旨。题跋之作往往引经据典,所谓“掉书袋”现象,尤是行文中的大忌。故而,典故引用得当则顿生华彩,反之将顾此失彼贻笑大方。
题跋之谓,自然需要相对扎实的学术积淀和文学功底,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书写水准,此两者不可或缺。从这个视角看,题跋之作便是一门文字与书法间互为交融相得益彰的具有丰富学术内涵的专学,不然,作者纵然有着再好的文笔和过硬的书写功力,最终也只能作壁上观。
回望历史,以往,善作题识的前辈书家画家可谓比比皆是,此纯学问修养之使然。高者,当可妙笔生花涉手成春,庸者,犹佛头着粪狗尾续貂。尤可笑,时下屡有不善此道者,竟自恃满腹经纶自称斲轮老手,以至看似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实则通篇俚俗黑气满纸文不对题几近胡诌,此等一一的做派,也许正应了“无知者无畏”那句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