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恒天然乳制品出了问题,国内涉事企业先后作了反应,产品召回的召回,下架的下架,还有的表示,只要序号相符,不管有无发票单据,均可退换,没有问题。
停售了,退换了,果真就此没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将问题乳制品吃下肚子的消费者来说,吃进只能算自己“吃进”了?有关企业急于“搞定、摆平”之心可以理解,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却不能止于此。
民法学者认为,虽然还不能确定“某个人”受到伤害,却可以推断肯定有“一大片”社会公众受到肉毒杆菌的荼毒,因而需要有人或组织代表这“一大片”展开公益诉讼,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让企业为伤害公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付出巨大代价。
民诉法修订实施快一年了,公益诉讼尚无一个成功案例。问题又出在哪里?谁做原告是首要一条,要有人勇于担当,愿为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头。在问题乳制品事件中,希望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其他个人和机构站出来,为公益当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