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冠心病”、“脑卒中”等病的罪魁祸首。医学上引起这些疾病的动脉硬化,实在应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是指动脉中积存的脂类物质,犹如粥一样。这些“粥一样的”东西阻在血管里,使血管弹性下降,故称为“动脉硬化”,实际上硬不硬到在其次,通不通才是关键。
血液中的脂肪过多,当然会阻塞了血管,许多人如是说。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脂肪含在血液中,随血液流动,动脉中压力颇高,脂肪实在并不容易沉淀下来。近年的研究注意到动脉血管内膜的病变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作蛹者。动脉的血管壁,简单地说分3层,犹如一件棉袄的袖子,分面子、棉花、里子一样,这“内膜”便是这袖子的里子。不过它还可以再细分几层,最里面的是一层单层细胞,就像人的皮肤一样,所以也称为“内皮”。一旦这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加大,“门户开放”,一些脂质的成分便可能在血流的压力下被冲入内皮细胞之下,尤其是那些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成分,由于体积较大,在一定的压力下常常是进得来出不去。于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了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它突入血管之中,阻碍血液循环。
这“粥样斑块”不但妨碍血液顺畅的流动,而且它实在并不牢固。在血流的冲击下,一旦破裂,这些脂类物的物质便顺流而下,突然阻塞下游的某些较细的血管,使冠心病、脑卒中突然发作。据研究这“粥样斑块”破裂的危险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相关,凡水平高的、危险即大,故凡血脂检测结果异常,尤其是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的,还需用些药物将其降低,方才安全。
看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除了控制脂肪饮食外,还得从预防动脉内膜的损伤入手。引起动脉内膜损伤的相关因素目前已知的有:一是与年龄相关,老年人新陈代谢减退,动脉内膜受损伤后不易修复,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人;高血压使动脉内膜长年受到高压血流的冲击,内膜自易损伤;糖尿病不但引起脂肪代谢的紊乱,促成动脉粥样硬化,体内过多的糖蛋白还沉积在血管壁上直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吸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使身体组织缺氧,动脉血管内膜因而受损。
所以欲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得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除了控制脂肪饮食、治疗脂代谢的异常外,还得从源头上预防动脉血管内膜的损伤。年龄增长固不可控制,但其他的因素应该都是可控的,如认真治疗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吸烟,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治病必求其本,防病亦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