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太值钱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20世纪初,藏书票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张名家创作的早期藏书票仅售几十元,甚至还不如一张旅游景点的门票值钱。然而现在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上千元,远远超过了门票的价格,如果是名人使用的话,价格还会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藏书票只是属于方寸之间的艺术,但是要真正拥有一枚具有收藏价值的藏书票,却有不少的注意事项。
早在1958年,国际藏书票协会联合会已对藏书票制作技法做出规定,必须在票面标注版式代号,在参加国际性的展览和交流中,作者有义务在完成制作后,用铅笔按顺序从左到右写下版式代号、印数、作者签名、创作年代。认真负责的彩书票作者会一丝不苟地完成签名的全过程,同时挑出印制有误、套色不准的销毁。因此,学会识别原版的藏书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因为在目前的收藏市场,还有不少采用机器印刷复制的藏书票,几乎没什么升值潜力。
名家原作吃香
藏书票的制作技法过去主要是木刻、石刻。现在随着藏书票艺术的发展和高科技发展,藏书票的制作技法越来越多,主要有:黑白木刻技法、套色木刻技法、水印木刻技法、笔彩木刻技法、石版画技法、铜版画技法、丝网版技法、纸版画技法、吹塑纸版画技法、拓印技法、剪纸技法、石刻技法等。其中,套色水印木刻技法制作的藏书票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每一枚都有细微差异,应该说其最贴近中国传统特色,也最贴近藏书票的本义。许多版画名家像李桦、杨可扬等制作的藏书票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品种。
在藏书票的收藏中,如果能够拥有原作,无疑是最具有升值潜力的。像吴冠中曾经绘制的一枚藏书票,在2006年的价格是3.8万元,但是到了2011年的时候,价格已经到15万元。
藏书票是袖珍艺术品,要避免阳光的直射,防灰尘、油污,防潮,防虫蛀,力求确保原作免受损伤。积累多了可采用国内、国外书票分类保管,以主要作家为对象的作品分类或以技法版种分类,以自己特别收藏的专题分类,编写目录,用专门的箱子存放。当然,摘写有关藏品的资料是十分有意义的,将有助于您在收藏中挑选精品,走上投资升值之路。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