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面是流传关中民间的一道特色小吃。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没有多大诀窍。先将老芹菜放在盆里灌满凉水浸泡,洗净,大约10分钟后捞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至半干,用开水煮个半熟后放在清洗干净的陶瓷缸里,然后将煮过面的面汤放凉后倒入缸内,再从邻居家要些浆水作为引子,如果没有浆水做引子,也可用少量醋替代,然后盖好封存三天左右发酵,浆水就做成了。
做成的浆水,需要经常吃,经常出浆水,经常添面汤,如此浆水才会常保新鲜,而且越吃越酸,越酸越透,越透越纯。芹菜浸泡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更换时需要倒缸清底,清除沉淀物。
刚做好的浆水叫作生浆水,还不能立即食用,需继续加工,我们家乡称之为炝浆水。在锅里放少许菜籽油,烧热后放入蒜片、盐,放入辣椒面,然后浇入浆水,当天吃多少倒多少,待浆水汤开锅后,即可放凉食用。
接下来是煮面条。浆水面的面条几乎都是手擀面,一般有大人一个小指头骨节宽,薄得跟纸一样。当然也有好吃韭叶长面者,因人而异。面条煮熟后先用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再浇上炝好放凉的浆水汤,撒上葱花或香菜末,便可享用。
款待客人的浆水面,常常一碗一碗地下,浆水也是新鲜的,加有一些油炸豆腐条、葱花,再给你端一碟油泼辣椒,一碟油泼蒜泥。浆水面的味道很好,微酸,酸中带香气。按照关中人的吃面习惯,总是汤多面条少,所以连吃三五碗是不稀罕的。
浆水面的浆水能清暑解热,醒酒解腻,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浆水还常常在家乡当作预防中暑的清凉饮料,直接饮用。夏天的关中气候干燥,土壤和地下水含碱过多,所以常食味酸性凉的浆水,不但能中和碱性,而且还可以败火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