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儿子拿了盒新雅月饼回来,知道我爱吃豆沙月饼,特地把其中的玫瑰细沙月饼留给我。吃了一口,我不由愣住了,豆沙的鲜甜滋味唤醒了我尘封的记忆,虽然没有证据,虽然时隔近40年,但我能肯定这豆沙是海门大红袍赤豆制成的,也只有大红袍赤豆才能做成这种粉质细腻、清香鲜甜的豆沙。
事后,我打电话给新雅粤菜馆咨询,证实了我的猜测。这下子,记忆再也克制不住了,当年在海门插队的经历像放电影一般从我眼前掠过。说来惭愧,自从插队回沪后,身边琐事缠身,一直没能回过海门。我连夜一个个打电话给插兄、插妹,约好大家一起回海门相聚。
离别36年后,当年一起劳动的知青们再次聚首,重游故地,一起重温那段青春岁月。36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都是两鬓染霜。回忆起当年,不少人都提起了当地特产的大红袍赤豆,确实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赤豆汤、红豆沙是我们最甜蜜的回忆。春播时,赤豆种在玉米地里,等藤蔓长出后,就以玉米作为攀援物,等10月份收割赤豆后,我们就能吃上几顿甜食,那种滋味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垂涎欲滴。
虽然那个年代都在说“破四旧”,但偶尔老乡会骄傲地说起,海门大红袍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品质上乘,以前一直是进贡皇家的御品赤豆。在1911年世界博览会上,由张謇推荐海门参展的大红袍赤豆还获得过大会的银奖。这次回海门,我特地了解了一下,得知当地土壤矿物质丰富,日照长,对赤豆来说是最佳的。
中午时,大家吵着要喝赤豆汤,结果却让人失望了。当地老乡说,现在海门赤豆的种植区域面积越来越少,目前大红袍在当地也不多,而且最好的大红袍特级赤豆都被新雅挑走做月饼去了。大家笑着说,看来得等新雅月饼上市,一起去吃细沙玫瑰月饼怀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