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板块
鲜为人知
展览依循历史轨迹,通过“初开眼界 西学东渐”“求强求富 科学启蒙”“传播思想 变革社会”“开放汇通 多元并存”四个板块,从历史长河中撷取吉光片羽,让读者领略近代新闻出版业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的引领与促进作用,让受众进一步认识到新闻出版业的社会功能,认识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展览首次披露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的档案,揭示了墨海书馆是上海开埠之初最重要的西学传播机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创立,1844年开始出书。1846年初,墨海书馆从上海县城外迁至山东路,成为开埠初期英租界重要的文化与社会活动场所。墨海书馆以中文活字机械印刷为主,并用牛为动力。1886年,上海书业就成立了行业组织崇德公所;1905年,传统书业成立了书业公所,新书业成立了书业商会,由此形成了上海出版界。众多出版机构按现代商业模式运作,不仅为社会进步首发先声,为都市文化引领时尚,也成为城市经济体的一个个活跃细胞,开放多元、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使上海在中国进入近现代时期始终处于领军地位。美华书馆则是美国长老会主持的宗教出版机构兼出科学书籍。该馆在印务总监姜别利主持期间,极大提升了铅活字铸造能力,“上海活字”的印刷效率扬名天下。
书展平台 普及史实
本次展览汇集了近五年来出版史的其他最新研究成果:如美华书馆印务总监姜别利在中文铅字字模铸造、排字架设计方面的发明,又如数十年来鲜为人知、曾在中学西传方面贡献显著的外文出版机构——别发印书馆的历史等。主办方用最浅显简洁的文字、配以图表,让历史研究,通过上海书展这个平台惠及普通大众。
增强互动 意义非凡
新闻出版博物馆(筹)负责人林丽成说,由于中国近代的社会、自然科学始自西学传播,且与宗教、洋人密不可分,所以这段重要的历史几近湮没。虽然史学界讨论很多,普通百姓却知之不多。近年来,上海史已成为世界史学者的关注点,生活于此的上海人就更应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昨天。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