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幽默小火花被沉闷湮灭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
罗震光
■《一座城池》剧照 图TP
  □罗震光

  根据韩寒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一座城池》上映了,算上赵薇的《致青春》,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以及郭敬明的《小时代》,今年的银幕上可谓是“青春的花儿开不败”,而国人也有了各种各样的青春可供欣赏、缅怀和代入。如果说,《小时代》虽然口碑差,但还有高票房回报的话,那么《一座城池》在使劲消费了一把韩寒的名头之后,可能什么都不会捞到。这部电影间或会有些幽默的小火花闪现,但就总体而言,无论剧本故事还是导演水准都漏洞百出。 

  把荒诞拍成了荒谬 

  从学校肄业的“我”(林夕)(房祖名饰)因为一次群架事件,和朋友“健叔”(王太利饰)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健叔是高“我”一年的同学,“我们”住在长江旅馆里,整日在这个城市里闲晃。后来“我们”认识了朋友王超(杨地饰),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了一起。导演孙渤涵在改编原著时,基本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因此宣传海报上写着“他们的青春讽刺了我,我的青春却逗乐了你。” 

  郭敬明在《小时代》里努力秀了“高富帅”“白富美”阶层的做派、场面,《一座城池》试图展现的则是社会的另一面:迷茫的屌丝,胡混的青春。在这个层面上,我依稀可见《阳光灿烂的日子》的80后版雏形。但是,王朔的原著和姜文的导演都不是韩寒、孙渤涵所能媲美的。原著的故事性本来就差,孙渤涵又没有认真塑造人物的血肉,几个提线木偶式的角色在臆造的空间里演绎所谓的底层草根青年生活。这样的挣扎、折腾非但没有生活的真实感,还时不时地露出一脸的脑残样。 

  “荒诞不经中备显黑色幽默”,这类称赞很容易就出现在一些影评人嘴里或影评版面上。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在沉闷中睡着的话,认真看完全片,有几个观众能搞清“一座城池”所谓者何?故事的荒诞性没感觉到,荒谬倒是见了几分。 

  镜头旁白有待提高 

  韩寒的原著并不以故事性见长,但是在校外这个开放性的空间里,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其实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当那些近乎微电影水准的画面出现在大银幕上时,真的让人很着急。记得前不久评《宫锁沉香》时讲过,那部电影在故事上基本是胡编乱造加大洒狗血,但是在制作上还是很精心的。可《一座城池》连这样的精心都见不到:随意潦草的布景、相当业余的灯光…… 

  另一个让人很着急的是整部电影是用“我”的大段旁白来串场(估计也是迫不得已,否则散乱到没法连一块),但导演偏偏找了房祖名来演“我”。在北方小城的故事设置里,小房一口“港普”从开场叨叨到结束,这是场面得多违和啊?其实,在《李献计历险记》中,房祖名的口音弱点已经暴露无疑,反复犯错让人很莫名。 

  至于演员的发挥,其实都还过得去,但因为整部电影的故事性太弱,导致每个片段都像一个独立成篇的小品,而韩寒原著中还算幽默的对白就在这样的场景里被消耗殆尽,那些幽默的小火花被湮灭在了沉闷之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淮剧泰斗筱文艳病逝
“莞贵人”梦想成真 “清河王”由冷转热
幽默小火花被沉闷湮灭
《看我72变》今晚产生12强
《代号九耳犬》今开播
今晚电视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幽默小火花被沉闷湮灭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