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萍郑明轩作品联展》我得以先睹为快,感慨颇深。伯萍为梅景书屋嫡传,更开拓性地将青绿设色在生宣上铺染,使画面色彩更为清透,并产生生拙的意趣。所作山水画烟云幻灭、岚气浮动,花鸟立意高古、艳雅天成,无论五彩缤纷还是水墨清淡,皆有清新古雅之气,早已蜚声画坛,为世所重,自无须我再作锦上添花。我更感惊异的是明轩君的画笔,一个油画科班出身的青年,竟然对传统有如此的体悟和造诣!
近百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对于绘画的认识,西画的影响大于国画;对于国画的认识,创新的影响大于传统;对于传统的认识,以明清文人画为表率的利家画的影响大于以唐宋画家画为典型的行家画。这一风气,直到近二十年才有所改变,一大批年轻的画家,由利家画的逸笔草草幡然改图,致力于行家画的穷工极妍。明轩君正是其中之一。但不同于大多数穷工极妍的画家,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造型的刻画,油画出身的明轩君,视此根本不成为问题,他更关注的是把握画面古意的营造以及气息的高雅。
但是,从梅景书屋而至家学,所擅长的主要是山水、花鸟,却疏于人物。从中国绘画的总趋势来看,人物画由气势恢宏、雄强豪迈走向纤巧精细、气韵生动,更显优雅和精致,呈现出人物画“传神为照”(顾恺之语)的特点。这与当代人的审美和心理特质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加之自身的绘画基础以及对古风绘画的崇尚,明轩君挟油画之长,补家学之短,以人物作为现阶段主要的研习方向。
循着与梅景画学同一体系的张大千先生的路子,追溯唐、宋、元诸家,从摹到临,学习古贤的绘画语言,不生搬硬套,却在心中取其本真,细辨各家绘画技法和着色方法,体味其中深厚悠远的古韵,焚膏继晷,一刻不敢松懈。
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为其父亲补景。所作高士、仕女,高华雍容,一洗酸颓狂怪,有盛世的风华。尤其是所作仕女,端庄窈窕,我见犹怜。画法多为工整重彩,辉煌灿烂,有堂皇的气象;偶作水墨,不施丹青,而有光彩照人,清芬可掬,真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传统矿物色的基础上结合了部分唐卡和日本岩彩颜料,使画面更显鲜明多彩。所谓国色天香,既是唐宋的天心明月来照今世人,又是今世的天心明月曾照唐宋人。化古为新,亘古长新,我于明轩君,有厚望焉。(《郑伯萍郑明轩作品联展》煌杰画廊9月24日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