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觉,所谓旅游对我来说,每每意味着就是看建筑看草木。我发现,我对建筑的兴趣大于人,胜于山水。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小山小水,每每觉得景色略同。零打碎敲的小景色已难以打动现代人那颗越来越奢侈的心了。
一样是寻找自己,不如好好端详自己日新月异的城市。每次出门,与其焦虑每一次浪费在途中的时间,不如把它当做在自己城市的一次“微旅行”。在办事的过程中,沿路瞄一下浦西的最新地标;凝眸一下浦东处处拔地而起高楼与气势。曾采访过1881台湾职业妇女联谊会,她们的读书会基本每次换一个点,作为自己快速而感性地融入上海的渠道。
而我们这些老上海们,反而是生疏了上海的新气象,上海的无限可能与满园春色。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与好东西邂逅。那么,出门意味着见到好景色。读书,是为内心上釉;建筑,是为时光守岁。
所谓幸福,就是能创造性地表达内心与感受。所谓幸福,也是某种深情,能被感动。
去作协开会,就顺路多看一眼马勒公寓。去瑞金医院体检,就细细咀嚼瑞金宾馆欧式庭院的不尽韵味。今夏七月在花园饭店举办的“神户美食节”。众人来去匆匆,直奔美食,我却兼带观赏日式风味的眼福。那种清清淡淡的调子,那种简洁里面的精致与禅意,是我一次一次看不够的美感。
不做计划,没有计划。一切随遇而喜。也许,潜意识里的要就是“被安排”的随机与邂逅。其他的,正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