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但现在更流行的,是另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前两天,网上流传某女星的所谓“私密视频”,号称颠覆其“清纯玉女”形象。这种典型的小报标题,反而让人心生疑惑,这是不是一场炒作。果然,没过多久,“私密视频”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则广告。要说这手段也实在老套又拙劣,但不得不承认,吸引眼球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对于某些“猛料”,不必当真。
有人说,看到朋友上了一个相亲节目,且与美女成功“牵手”,虽然知道相亲节目多有“剧本”,但还是忍不住抱着一丝侥幸,为那位朋友送去祝福。朋友回复,上节目只是为自己公司做宣传。又有人举例,曾有一期相亲节目,一对俊男靓女在众人“撮合”下结缘,台上幸福漫溢,然而一下节目,立刻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所以,爱当真的人需牢记,求证有风险,真相似浮云。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容易当真的人伤不起。节目要收视率,广告商要点击率,明星要关注度,于是大众喜欢什么就给你看什么。八卦不是免费的,“私密”不是白看的,围观者和被围观者,到底谁比谁精明?真与假,很多人早就不在乎,至于围观,那只是习惯动作。不必当真,是一种心照不宣,是娱乐精神的必然衍生。
从今日零点开始的购物狂欢,何尝不是又一场盛大的娱乐活动?参与其中的人们,到底是为了买到的或买不到的商品,还是为了体验刺激而狂热的集体消费盛宴?折扣固然诱人,但“抢购”的过程更让人兴奋,迫不及待要冲上战场,厮杀一番。虽然有些商家只是把过季商品炒炒冷饭,虽然有些付款通道已经不堪重负,虽然购物过程或许不如想象中美好,但仍然阻止不了交易金额节节攀升。
这不仅是物质消费,更是场精神娱乐。一年又一年,媒体谆谆告诫,提醒消费者别把商家的打折广告太当真,还有不少人感到厌倦,退出战场。消费者和商家,到底谁比谁精明?一场血拼,娱乐到自己就好。只是事后打扫战场,若心生空虚,也可自问,是否把自己的欲望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