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原因主要是很多作品常常以过激的观念、过激的形式来挑战人们的底线,包括人们传统的观念思想以及道德观、价值观等等,这往往与观众期待审美的心理相违背,因为这样的作品总是表达消极的、丑陋的社会阴暗面。于是,很多人对当代艺术产生了质疑:这真的算得上艺术吗?难道不是对“艺术”这个概念的泛用?
看到今年的佛罗伦萨双年展学术主题——“伦理作为艺术的DNA”,我顿时觉得有了头绪,这是以一种跨界的语言在启示我们,当代艺术发展至今,不脱离艺术本质的元素究竟是什么?有多少被传承了下来?又有哪些被忽略了?这对于当下艺术家泛滥、艺术作品无病呻吟的现象简直就是一击即中:但凡有点名气、有点地位的人闲暇之余画个画就成了“著名艺术家”的比比皆是;弄出些奇形怪状、让人见了就害怕的物体也称之为装置艺术,甚至号称致敬“波普艺术”经典……无论形态观念如何,艺术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人能在反思现状之后得到审美享受并且得到积极正面的力量,而眼下的不少所谓当代艺术却靠着猎奇、消极的“怪物”哗众取宠,这不仅让观众得不到美的享受,更混淆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使艺术遭受到质疑。
尽管提倡艺术普及,但这不意味着以泛化艺术为代价,要做到全民懂艺术、爱艺术,首先要让观众能看到更多正面的佳作。国内每年大大小小的艺术展很多,但在国际上打得出名号的却少,反而一些西方经典大师作品展来到中国就大受欢迎,这相当需要我们反思。
所幸的是,要追溯艺术的DNA并不难,各种流派多少都留下了经典的作品,当我们回头看看文艺复兴时对人性自由与解放的要求,是否就会发现现在的艺术有些解放过头了呢?相信亲眼见过还能思考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