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艺术家钟情于西部藏族题材,我内心深处对藏文化也有一种情结,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把打动自己的人和景表达出来,创作出好的作品。而好作品的关键,我认为要找到能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独有角度。在采风中,我开始尽可能深入到牧民的日常生活中:听他们的方言,观察他们的习俗,参与他们游牧活动和宗教活动。通过这些积累,我慢慢创作出《残雪》《沐》《藏牦牛》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曾先后参加过全国美展。
在我后来的创作中,我开始更多关注藏牧民生活的更为深层的东西。如果只是关注服饰、饰品、图案、风景等外部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出发点要以真实作为坚实支撑,面对真实,再让自己的想象力活起来。在作画的过程中,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回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闻到了酥油茶的味道,听到藏族群众那旷远的歌声。只要悉心发掘,就会发现无穷的魅力。我创作的素材多半是采风来的速写、照片、日记。照片、文字用来提示场景,速写则记录我的强烈感受。
随后几次去西部藏区,每一次都让我兴奋不已,全然忘却了四五千米海拔的高原反应的不适。远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生灵,转场的游牧民人家,玛尼石堆旁一圈圈绕走的手摇经轮的虔诚香客……这阶段的作品,画幅不大,然而我在画面笔触上作了情绪化的探索,如:《挤奶姑娘》《牧归祷告的老妇》《草原上游牧人家》等。
几次采风,深入民风民俗,让我学会了与当地藏族群众融洽相处。有时候,他们不太愿意外界打扰他们的生活。如何让他们接纳你,我觉得关键就是两个字:真诚。作品《阳光下的老太》《神曲》《姐妹》等,力求画出爱,画出歌声。我力求带给观众感动、安慰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