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文献 回想曾熙
管诚
■ 曾熙的名片
  衡阳书画学社始由曾熙创办于沪上,该社乃以研究书画诗文为宗旨,社地设在虹口东有恒路六三七号衡阳曾寓。它是民国时期三大同门会之一的“曾李同门会”的前身。为了回顾这段历史,上海笔墨博物馆联合上海曾李同门会研究会、衡阳市博物馆、衡阳市书法家协会、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在上海市福州路笔墨博物馆举办《衡阳书画学社翰墨文献展》。

  曾熙(1861-1930)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之一。字子缉,号嗣元,晚号农髯。室名永建斋、游天戏海楼(室),湖南衡阳人。1915年9月游沪滨,为其挚友清道人李瑞清所挽留,同鬻书画,兼授门徒以自给。1922年前后创办衡阳书画学社,先后入社有张氏三兄弟(张善孖、张大千、张君绶)、向氏三兄弟(向大廷、向大建、向大延)、江氏三兄妹(江一平、江百平、江万平)、糜氏二兄弟(糜洁民、糜哲民)、朱大可、马企周、姚云江、陆渊雷、马宗霍、许冠群、李复、倪寿川、顾莲村、汪祖佑、李肖白、康和声、刘俊英、雷听秋、曾渐逵等数十人,在弟子中与张善孖、张大千、朱大可、马宗霍、马企周来往最为密切,谈论书画,品藻诗文,不分昼夜。

  曾熙弟子众多,但授课非常细致,常常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临摹作品,且在临摹后,多做小跋,写出精彩的评论或心得,这在众多的书画家中也是很独特的。学生读其小跋,再看作品,更能理解当时老师的书写用意和书写状态。曾熙存世的《与张善孖论书画之问答》、《游天戏海室雅言》是二篇较完整的书画论述,前文系1923年,张善孖由蜀至沪,加入该社,请教学书画之捷径时所撰。后篇为朱大可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后,以师生间一问一答的方式实录之。这两篇文献,此次也将一并展出,二文虽简,而论述精湛,内容生动,为后学所重视,也为今天了解衡阳书画学社留下了珍贵文献资料。

  曾熙逝世后,张大千曾四度到衡阳界牌曾师墓前吊祭,安葬时,曾在墓旁筑一草庐,守墓一月,以不忘师恩。曾熙生前与李瑞清相爱如兄弟,而诸弟子亦多并列两先生门下,由江万平提议将衡阳书画学社扩大为“曾李同门会”。凡曾执贽曾熙、李瑞清两先生之门人,皆可加入,并决定每岁春秋二季,举行祀典,门人蒋国榜愿于西湖庄内,悬挂两先生遗像,陈列两先生遗墨,供游人瞻仰、欣赏、学习。与西泠印社之吴昌硕铜像,同为湖山生色。

  本次展品还有衡阳书画学社师生合作的《清供图》,曾熙山水册页和书画,曾熙致清道人书信,以及弟子们的作品。 

  管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翰墨文献 回想曾熙
石刻造像金石“缘”
《百子图》玉山子
宋瓷珍藏展现朴素之美
海外画家竞显风流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翰墨文献 回想曾熙 2013-11-30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