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步黔堂藏石刻造像遗珍》一书问世,刊登由唐存才精选的步黔堂藏从北魏、东魏、北齐、北朝、隋唐石刻造像碑残石、小型佛龛残石共66品,有图片、朱墨拓本及唐存才题跋,造像原色摄出,高古浑穆,拓片文字、图像清晰厚润,图文并茂,童衍方、仲威先生作序。
不久前,笔者与书画篆刻界朋友在沪上名印家童衍方老师带领下赴无锡云门参加唐存才先生收藏的石刻造像遗珍展开幕式。“云门文化”展厅坐落太湖之畔,山间茂林修竹,水边曲径通幽,此地,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爱好石刻艺术的朋友欣赏了唐先生收藏的这32件古代石刻造像遗珍,这些精选展示的佛造像石刻在灯光下尤其令人顿生穿越千年时空、直入心灵深处的感受,获益匪浅。为了参加此次金石书画雅集,中国佛教祖庭河南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也从千里之外赶来。唐存才收藏这些石刻造像经历六载寒暑,奔波在风风雨雨里,寻寻觅觅中而得,步黔堂得藏来自中原、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的历史文明遗珍,都是残石碎片,最小的石刻仅仅几厘米宽,大多数残石是散落在农村的猪棚、庭院、乱石堆、古玩冷摊上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某日在山西一户农民家里,他发现一块约二十多厘米见方但已残损严重的北朝造像石刻残片被农民砌在破围墙里,即与农民兄弟商量把墙敲掉,把那件遗珍抢救出来。
展示的石刻大多来自古代民间造像,所存铭文书法极为朴素,其中多有流行于民间的造像别字,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文字可以解读当时的历史,将中国古代石刻造像遗珍通过墨拓、朱拓、书法题跋、文字解读等艺术手段并以适合当代审美方式制作成纸张文本,把收藏界认为深不可测的金石艺术普及大众。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先生认为,唐存才做了继承西泠先贤珍护金石的好事,他抢救保存这么多的石刻造像残件,难能可贵。我们的收藏要随缘、要“平常心”,且不以价格论高低,收一块残石,一方破砖,一块烂瓦,有时却是无价之宝,有的包含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唐存才所收藏的石刻造像遗珍意义也就在这里。 杨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