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刻造像金石“缘”
杨忠明
■ 北朝造像供养残石
■ 东魏兴和二年傅子陵造释迦像残石
  石刻,一般指刻有文字、图纹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刻字等。造像,以金属铸造佛像者,以石刻者,最有名气的当属北魏时龙门造像及云冈石窟造像等,这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之瑰宝。上海印家,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先生从事书画篆刻、印学研究、紫砂壶镌刻之余,热心收藏、潜心研究先秦陶文及古代石刻造像,考辨今古文字数十年以为乐事。在抢救、保护、研究、普及中国古代石刻残件文化艺术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收藏滋养艺术是受到他的老师童衍方先生的影响,战国陶文、汉秦砖瓦、摩崖造像等成为他收藏的方向,他也就此与金石艺术结下了“缘”。

  最近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步黔堂藏石刻造像遗珍》一书问世,刊登由唐存才精选的步黔堂藏从北魏、东魏、北齐、北朝、隋唐石刻造像碑残石、小型佛龛残石共66品,有图片、朱墨拓本及唐存才题跋,造像原色摄出,高古浑穆,拓片文字、图像清晰厚润,图文并茂,童衍方、仲威先生作序。

  不久前,笔者与书画篆刻界朋友在沪上名印家童衍方老师带领下赴无锡云门参加唐存才先生收藏的石刻造像遗珍展开幕式。“云门文化”展厅坐落太湖之畔,山间茂林修竹,水边曲径通幽,此地,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爱好石刻艺术的朋友欣赏了唐先生收藏的这32件古代石刻造像遗珍,这些精选展示的佛造像石刻在灯光下尤其令人顿生穿越千年时空、直入心灵深处的感受,获益匪浅。为了参加此次金石书画雅集,中国佛教祖庭河南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也从千里之外赶来。唐存才收藏这些石刻造像经历六载寒暑,奔波在风风雨雨里,寻寻觅觅中而得,步黔堂得藏来自中原、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的历史文明遗珍,都是残石碎片,最小的石刻仅仅几厘米宽,大多数残石是散落在农村的猪棚、庭院、乱石堆、古玩冷摊上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某日在山西一户农民家里,他发现一块约二十多厘米见方但已残损严重的北朝造像石刻残片被农民砌在破围墙里,即与农民兄弟商量把墙敲掉,把那件遗珍抢救出来。

  展示的石刻大多来自古代民间造像,所存铭文书法极为朴素,其中多有流行于民间的造像别字,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文字可以解读当时的历史,将中国古代石刻造像遗珍通过墨拓、朱拓、书法题跋、文字解读等艺术手段并以适合当代审美方式制作成纸张文本,把收藏界认为深不可测的金石艺术普及大众。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先生认为,唐存才做了继承西泠先贤珍护金石的好事,他抢救保存这么多的石刻造像残件,难能可贵。我们的收藏要随缘、要“平常心”,且不以价格论高低,收一块残石,一方破砖,一块烂瓦,有时却是无价之宝,有的包含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唐存才所收藏的石刻造像遗珍意义也就在这里。    杨忠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翰墨文献 回想曾熙
石刻造像金石“缘”
《百子图》玉山子
宋瓷珍藏展现朴素之美
海外画家竞显风流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石刻造像金石“缘” 2013-11-30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