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挫折与压力,孩子选择了脆弱。专家提醒家长——
四种姿态易“毁”孩子勇气
陆梓华
■ 锻炼孩子身体,更磨炼他们的意志 井韦/CFP
■ 陪伴孩子成长,别忘教会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  图 CFP
  和父母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因不堪考试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而轻易放弃生命,甚至伤害他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让人不禁思索,在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心理教师队伍逐渐扩大的同时,为什么花季少年仍选择了脆弱?

  团市委权益部日前对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出台分析报告。分析指出,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情况良好,但很多青少年由于“抗逆力”不够,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难以重新归位。

  面对问题

  知道如何解决

  “父母离异、受虐待、贫困、被忽视或嘲笑、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患病、缺少朋友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可能对心理健康带来威胁,但不是必然导致心理异常。”课题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李希希强调,青少年在逆境中“抗逆力”不足,就需要老师、家长和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介入——帮助青少年拥有“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

  首先要培养青少年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订等方面的能力,一些学生之所以沉溺网络,并不是网络本身的过错,很多程度上在于青少年在真实生活中迷失目标,也无法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其次,青少年至少需要有一名关心或照顾自己的家庭成员,教导他们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理解、支持及帮助他们,更应有一名视作榜样的老师;在拥有清晰的目标和群体中的归属感后,“乐观感”随之而生,让人相信未来是有希望的。

  匆忙赶路

  反而错过梦想

  “培养抗逆力,决不能靠说教,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李希希说。每年,她都要为大一下学生开设一门名为“自我成长”的课程,用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填满课堂。在一节课上,她组织同学们来到户外,先让其画出理想的生活;然后,她将画作一幅幅挂在枝头,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各自的“理想生活”。途中,有的同学会拿到“命运卡”,表示他遭遇了残疾、伤病甚至意外亡故等各种不测。李希希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很多同学平时说起团队合作时振振有词,但不少小组都出现了受伤者被抛下,小组成员到终点也不知道本小组已经有人“离世”的情况。李希希介绍,每次活动结束,大家都会围坐一圈,分享活动感受。这时有同学会感叹,为了争得“第一”匆忙赶路,反而错过了自己的梦想;前进路上的互相责怪,也可能成为失利的原因。

  及时鼓励

  家长“真诚表达”

  如何让一株弱小的花朵,在暴风来临时,左摇右晃却始终不倒?它需要的是扎实的根基。在李希希看来,家长就应该成为那片根基,让孩子们获得勇气,学会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想法。

  李希希建议,家长应该学会“真诚表达”,避免出现以下四种沟通姿态:

  讨好——宠爱和呵护过度,会让孩子觉得“谁能讨好我,我才能跟人建立关系”,遇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很难适应。

  指责——容易让孩子失去归属感,不觉得父母是爱我的,心理基础脆弱。

  打岔——对于孩子的请求总是敷衍了事,会让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疑问,始终有不受尊重的感觉,影响自信。

  超理智——家长用公司管理方式对待孩子,只谈分数,不关注过程,使得孩子在高压下成长,亲子关系疏远。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相关链接

  本市已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三级预防体系:

  一、 通过学校举办讲座、上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活动,或者由12355等社会公益服务机构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给所有学生和家长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构念;

  二、主要对具有较强潜在危机因素但尚未发展为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做出筛选和重点关注;

  三、针对情绪失调或出现问题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

  李希希指出,相对于第一和第三级预防,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第二级预防体系显得相对脆弱,一些尚未发生心理异常,但是高风险的需要得到更加及时和专业的关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四种姿态易“毁”孩子勇气
本期导读
七成青少年自认“开朗”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01四种姿态易“毁”孩子勇气 2013-12-04 2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